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修饰纳米SiO2的表面功能团测定及在尼龙6中的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9页
 第一节 纳米二氧化硅及其表面改性第16-23页
     ·纳米二氧化硅的特性第16页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式第16-17页
     ·纳米材料的分析与表征第17-20页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第20-23页
 第二节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修饰的纳米SiO_2第23-28页
     ·AMNS 的制备第23-25页
     ·AMNS 的表征和氨基测定第25-26页
     ·AMNS 的应用第26-28页
 第三节 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纳米SiO_2第28-33页
     ·GMNS 的制备第28-29页
     ·GMNS 的化学稳定性第29-30页
     ·GMNS 的表征及环氧基团的测定第30-31页
     ·GMNS 的应用第31-33页
 第四节 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第33-37页
     ·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3-34页
     ·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第34-36页
     ·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第36页
     ·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第36-37页
 第五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37-40页
     ·选题依据第37-39页
     ·研究内容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9页
第二章 AMNS 表面氨基浓度的测定第49-81页
 第一节 盐酸-乙醇非水滴定法第49-55页
     ·实验部分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3页
       ·盐酸溶剂的选择第50-51页
       ·APS 溶剂的选择第51页
       ·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确定第51-53页
     ·样品分析第53-55页
     ·小结第55页
 第二节 高氯酸-冰醋酸非水滴定法第55-63页
     ·实验部分第55-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59页
       ·滴定体系的选择第56-58页
       ·醋酸酐的影响第58页
       ·分散剂的影响第58页
       ·电位滴定法确定指示剂变色点第58-59页
     ·样品及回收率测定第59-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第63-71页
     ·实验部分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69页
       ·波长的选择第64-65页
       ·果糖浓度的影响第65页
       ·pH 值的影响第65页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第65-66页
       ·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影响第66页
       ·冷却时间的选择第66-67页
       ·缓冲溶液用量的影响第67页
       ·KIO_3 溶液对测定体系的影响第67页
       ·KIO_3 用量的影响第67页
       ·二酮茚的稳定性试验第67-68页
       ·溶剂的选择第68页
       ·金属离子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第68-69页
     ·样品及回收率测定第69-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四节 循环伏安法第71-76页
     ·实验部分第71-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74页
       ·铜离子在玻碳电极及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第72-73页
       ·底液pH 值的影响第73页
       ·支持电解质的影响第73-74页
       ·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关系第74页
       ·富集时间的影响第74页
       ·干扰试验第74页
     ·样品分析第74-75页
     ·小结第75-76页
 第五节 凯氏定氮法第76-77页
     ·实验部分第76-77页
     ·样品测定第77页
 第六节 几种分析方法的比较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第三章 GMNS 表面环氧基浓度的测定第81-119页
 第一节 盐酸-丁酮法第81-86页
     ·实验部分第82页
     ·结果与讨论第82-85页
       ·酸及溶剂的选择第82-83页
       ·滴定剂及其溶剂的选择第83页
       ·盐酸与丁酮的比例(体积比)及静置时间的选择第83-84页
       ·指示剂的选择第84-85页
     ·样品分析第85-86页
     ·小结第86页
 第二节 高氯酸-冰醋酸非水滴定法第86-92页
     ·实验部分第87-88页
     ·结果与讨论第88-89页
       ·醋酸酐的影响第88页
       ·分散剂的影响第88页
       ·四乙基溴化铵加入量的影响第88页
       ·电位滴定法确定终点第88-89页
     ·样品及回收率测定第89-92页
     ·小结第92页
 第三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第92-99页
     ·实验部分第92-93页
     ·结果与讨论第93-97页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93页
       ·水解条件的选择第93页
       ·氧化条件的选择第93-95页
       ·测定条件的选择第95-96页
       ·干扰试验第96-97页
     ·样品测定第97-99页
     ·小结第99页
 第四节 荧光分光光度法第99-103页
     ·实验部分第100-101页
     ·结果与讨论第101-102页
       ·黄色产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第101页
       ·铵盐及其浓度的选择第101页
       ·温度和时间的确定第101页
       ·pH 值的影响第101-102页
       ·乙酰丙酮浓度的影响第102页
       ·荧光产物的稳定性第102页
       ·共存物质的影响第102页
     ·样品测定第102-103页
     ·小结第103页
 第五节 示波极谱法第103-108页
     ·实验部分第104页
     ·结果与讨论第104-106页
       ·极谱还原波第105页
       ·底液选择及其pH 的影响第105页
       ·硫酸肼浓度的影响第105页
       ·反应时间的选择第105-106页
       ·干扰实验第106页
     ·样品测定第106-108页
     ·小结第108页
 第六节 电位滴定分析法第108-114页
     ·实验部分第108-109页
     ·结果与讨论第109-112页
       ·对硝基苯胺在铂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聚合第109-110页
       ·修饰电极表面的SEM 分析第110页
       ·对硝基苯胺及聚合物薄膜的红外光谱第110-111页
       ·修饰电极对pH 的响应第111页
       ·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曲线第111-112页
       ·修饰电极的稳定性第112页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第112页
       ·修饰电极的响应速率及寿命第112页
       ·干扰离子对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第112页
     ·应用第112-114页
       ·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第112-113页
       ·GMNS 表面环氧基的测定第113-114页
     ·小结第114页
 第七节 几种测定分析方法的比较第114-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9页
第四章 AMNS/尼龙6 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分析第119-150页
 第一节 AMNS 及AMNS/尼龙6 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第119-124页
     ·实验部分第119-120页
     ·结果分析第120-124页
       ·AMNS 表面氨基浓度的测定第120-121页
       ·AMNS-1 的FTIR 表征第121页
       ·XPS 分析第121-123页
       ·透射电镜分析第123-124页
     ·小结第124页
 第二节 AMNS/尼龙6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分析第124-134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溶解和离心分离处理第126页
     ·AMNS/尼龙6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分析及模型第126-134页
       ·红外分析第126-127页
       ·XPS 分析第127-130页
       ·热重分析第130-131页
       ·电镜分析第131页
       ·AMNS/尼龙6 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第131-133页
       ·AMNS 表面与尼龙6 的界面结构模型第133-134页
     ·小结第134页
 第三节 AMNS/尼龙6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第134-146页
     ·结果分析第135-145页
       ·AMNS/尼龙6 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分析第135-136页
       ·AMNS/尼龙6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第136-140页
       ·AMNS/尼龙6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第140-141页
       ·AMNS/尼龙6 纳米复合材料的DSC 分析第141-143页
       ·AMNS/尼龙6 复合材料的X 射线衍射分析第143-145页
     ·小结第145-146页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50-154页
 结论第150-152页
 展望第152-154页
作者简介第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低温胁迫Ca2+信号的遗传学和细胞学综合分析
下一篇:铜表面仿生结构的构建及其浸润性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