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页 |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1-30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的基础理论要点 | 第21-27页 |
·国有企业和效益审计的涵义 | 第21-22页 |
·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 | 第22-24页 |
·效益审计程序与方法 | 第24-2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资本保全理论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0-38页 |
·我国国有企业效益审计的运行现状 | 第30-31页 |
·现行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项目选择存在盲目性 | 第31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目标不明确 | 第31-32页 |
·开展企业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存在缺陷 | 第32-33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审计体制制约了企业效益审计的发展 | 第33-34页 |
·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 | 第34-35页 |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 第35-36页 |
·效益审计规范化制度还未出台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模式的建立 | 第38-50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模式的提出及建立的原则 | 第38-39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模式的提出 | 第38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模式建立的原则 | 第38-39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模式框架 | 第39-42页 |
·宏观层面内容 | 第39-41页 |
·微观层面内容 | 第41-42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的项目选择和目标确立 | 第42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 | 第42-44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的评价标准 | 第44-49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44页 |
·建立更为宏观和科学的企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 第44-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案例分析及模式推广建议 | 第50-58页 |
·案例分析 | 第50-54页 |
·案例简述 | 第50页 |
·审计项目运行情况 | 第50-53页 |
·审计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3-54页 |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运行模式推广的保障措施 | 第54-57页 |
·宏观审计体制保障 | 第54-55页 |
·审计人员能力保障 | 第55-56页 |
·创新审计方法保障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