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核苷酸多态性和选择印迹及驯化历史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分子进化概述 | 第13-20页 |
·分子进化的概念和特点 | 第13-14页 |
·分子进化的动力 | 第14-17页 |
·基因的进化 | 第17-19页 |
·分子进化与表型进化的联系 | 第19-20页 |
·物种驯化 | 第20-28页 |
·驯化的定义和特点 | 第20-21页 |
·驯化物种的起源 | 第21-22页 |
·驯化的影响 | 第22-24页 |
·驯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24-27页 |
·驯化动力学 | 第27-28页 |
·家蚕和野蚕的多样性研究 | 第28-33页 |
·SSR分子标记多样性 | 第28-29页 |
·RAPD分子标记多样性 | 第29-30页 |
·RFLP和AFLP分子标记多样性 | 第30-31页 |
·SNP多样性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33-37页 |
·研究背景 | 第3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家蚕和野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和中性检验 | 第37-53页 |
·材料 | 第37-41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基因及引物 | 第38-39页 |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39页 |
·主要培养基及溶液配制 | 第39-4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 | 第41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41-45页 |
·基因组提取 | 第41-42页 |
·感受态制备 | 第42页 |
·基因克隆 | 第42-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核苷酸多态性 | 第45-48页 |
·中性检验 | 第48-5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0-53页 |
·家蚕和野蚕多态性 | 第50-51页 |
·中性检验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家蚕和野蚕系统发生分析 | 第53-61页 |
·分析方法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家蚕和野蚕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61-67页 |
·分析方法 | 第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家蚕驯化的瓶颈效应模型和靶基因的检测 | 第67-77页 |
·分析方法 | 第67-69页 |
·瓶颈效应模型的建立(极大似然法) | 第67-69页 |
·瓶颈效应参数的估计和似然比检验 | 第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75页 |
·家蚕瓶颈效应模型 | 第69-74页 |
·驯化的靶基因的似然比检验 | 第74-7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5-77页 |
·家蚕瓶颈效应的强度 | 第75页 |
·家蚕驯化的靶基因 | 第75-77页 |
第七章 家蚕驯化历史和驯化模式研究 | 第77-89页 |
·分析方法 | 第77-7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9-8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84-89页 |
·家蚕驯化的历史 | 第84-85页 |
·不同溯祖模拟方法的评价 | 第85-89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89-9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