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基础科学论文--蚕的生理、遗传、生态、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论文

蚕类基因组与线粒体组高精度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及其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9页
   ·概述第15页
   ·基因组多态性第15-19页
     ·基因组多态性的检测方法第16-17页
     ·家蚕的多态性研究第17-19页
   ·遗传变异图谱第19-24页
     ·模式动物的遗传变异图谱第19-22页
     ·模式植物的遗传变异图谱第22-24页
   ·蚕类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第24-25页
   ·蚕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第25-29页
     ·蚕线粒体基因组简介第25-26页
     ·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和研究进展第26-29页
第二章 引言第29-33页
   ·研究背景第29页
   ·研究目的和重要意义第29-30页
     ·蚕类遗传变异图谱在生物反应器研究中的的重要意义第29页
     ·蚕类遗传变异图谱对农林业害虫防治的指导意义第29-3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0页
   ·研究路线第30-33页
第三章 蚕类基因组高精度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第33-45页
   ·材料和方法第33-36页
     ·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来源第33-34页
     ·公共数据的利用第34-35页
     ·序列比对和一致性序列生成第35页
     ·基因组多态性的检测第35-36页
     ·连锁不平衡的计算第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蚕类的高精度遗传图谱构建第36-40页
     ·连锁不平衡模式第40-41页
   ·结论与讨论第41-45页
     ·基因组多态性的检测第41-42页
     ·蚕类遗传变异图谱的应用第42-43页
     ·蚕的连锁不平衡模式第43-45页
第四章 蚕类群体结构分析第45-5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数据的使用第45页
     ·蚕系统发育树第45页
     ·主成分分析第45-46页
     ·推断群体结构第46页
     ·群体历史模型第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52页
     ·蚕系统发育树第46-48页
     ·主成分分析第48-50页
     ·群体结构推断第50-52页
     ·群体历史推断第52页
   ·结论与讨论第52-55页
第五章 家蚕中选择信号的鉴定及分析第55-65页
   ·材料和方法第55页
     ·数据来源第55页
     ·鉴定人工选择痕迹第55页
     ·GROSS中基因的芯片分析第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63页
     ·候选区域的鉴定第55-60页
     ·候选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第60-61页
     ·候选基因的功能分析第61-63页
   ·结论与讨论第63-65页
第六章 蚕线粒体基因组的特性研究第65-71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数据来源和数据比对第65页
     ·线粒体基因组中SNP鉴定第65-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蚕线粒体基因组的多态性第66-67页
     ·蚕线粒体基因组的重组第67-68页
   ·结论与讨论第68-71页
第七章 蚕线粒体进化分析第71-79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2页
     ·数据来源第71页
     ·蚕线粒体系统发育树构建第71页
     ·检验有效群体大小第71-72页
     ·中性检验第72页
   ·结果与分析第72-77页
     ·中国野蚕是家蚕的真正祖先第72-74页
     ·稳定的有效群体大小第74-76页
     ·线粒体基因组的选择信号第76-77页
   ·结论与讨论第77-79页
第八章 综合与结论第79-81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附录第89-99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湖夏季饵料生物资源研究
下一篇:家蚕核苷酸多态性和选择印迹及驯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