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胞外聚合物 | 第10-12页 |
|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 第12-14页 |
| ·EPS 和SMP 之间的关系 | 第14页 |
| ·PCR-DGGE 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应用 | 第14-19页 |
| ·PCR-DGGE 技术的引入 | 第14-15页 |
| ·PCR-DGGE 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15-17页 |
| ·PCR-DGGE 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领域的进展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9-2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 ·试验装置与方案 | 第21-23页 |
| ·试验装置 | 第21-22页 |
| ·试验方案 | 第22-23页 |
| ·试验仪器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25-30页 |
| ·常规项目分析及测定方法 | 第25页 |
| ·EPS 和SMP 的提取与检测方法 | 第25页 |
| ·污泥样品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纯化 | 第25-26页 |
| ·基因组DNA 的PCR 扩增 | 第26-27页 |
| ·基因组DNA 及PCR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7-28页 |
| ·PCR 扩增产物的DGGE 分离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铜离子对活性污泥代谢产物及性状影响 | 第30-48页 |
| ·微量铜离子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30-36页 |
| ·1mg/L 含Cu~(2+)原水对EPS 和SMP 的影响 | 第30-32页 |
| ·2mg/L 含Cu~(2+)原水对EPS 和SMP 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5mg/L 含Cu~(2+)原水对EPS 和SMP 的影响 | 第33-35页 |
| ·5mg/L 含Cu~(~(2+))原水对EPS 和SMP 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微量铜离子对活性污泥性状及出水水质的影响 | 第36-45页 |
| ·1mg/L 含Cu~(2+)原水对沉降性、出水COD 与Cu~(2+)残留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 ·2mg/L 含Cu~(2+)原水对沉降性、出水COD 与Cu~(2+)残留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 ·3.5mg | 第41-43页 |
| ·5mg/L 含Cu~(2+)原水对沉降性、出水COD 与Cu~(2+)残留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镍离子对活性污泥代谢产物及性状影响 | 第48-62页 |
| ·微量镍离子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48-53页 |
| ·0.5mg/L 含Ni~(2+)原水对EPS 和SMP 的影响 | 第48-50页 |
| ·1mg/L 含Ni~(2+)原水对EPS 和SMP 的影响 | 第50-51页 |
| ·3mg/L 含Ni~(2+)原水对EPS 和SMP 的影响 | 第51-52页 |
| ·5mg/L 含Ni~(2+)原水对EPS 和SMP 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微量镍离子对活性污泥性状及出水水质的影响 | 第53-60页 |
| ·0.5mg | 第54-55页 |
| ·1mg/L 含Ni~(2+)原水对沉降性、出水COD 与Ni~(2+)残留量的影响 | 第55-57页 |
| ·3mg/L 含Ni~(2+)原水对沉降性、出水COD 与Ni~(2+)残留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5mg/L 含Ni~(2+)原水对沉降性、出水COD 与Ni~(2+)残留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铜、镍离子作用下活性污泥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62-75页 |
| ·活性污泥样品提取 | 第62页 |
| ·含Cu~(2+)活性污泥总细菌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62-68页 |
| ·总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结果 | 第62-63页 |
| ·总细菌基因组DNA 的PCR 扩增 | 第63页 |
| ·总细菌PCR 扩增产物的DGGE 分离 | 第63-65页 |
| ·总细菌种群相似性分析 | 第65-66页 |
| ·总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 第66-67页 |
| ·总细菌种群族群归属分析 | 第67-68页 |
| ·含Ni~(2+)活性污泥总细菌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68-73页 |
| ·总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结果 | 第68页 |
| ·总细菌基因组DNA 的PCR 扩增 | 第68-69页 |
| ·总细菌PCR 扩增产物的DGGE 分离 | 第69-71页 |
| ·总细菌种群相似性分析 | 第71-72页 |
| ·总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 第72-73页 |
| ·总细菌种群族群归属分析 | 第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建议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