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现象研究--基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31页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1-14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3-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4-24页
  (一) 关于组织趋同的研究第14-19页
  (二) 关于大学组织趋同的研究第19-22页
  (三) 关于大学组织的社会学研究第22-24页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第24-28页
  (一) 研究视角的切入第24-27页
  (二)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27-28页
 四、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第28-31页
  (一) 研究框架第28-29页
  (二) 创新之处第29-31页
第二章 大学组织趋同的理论探讨第31-52页
 一、组织趋同的理论阐释第31-40页
  (一) 概念界定第31页
  (二) 解释逻辑第31-40页
 二、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的理论构建第40-52页
  (一) 我国大学组织的特性分析第40-45页
  (二) 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的分析框架:合法性机制下的制度性趋同第45-52页
第三章 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的现象分析第52-78页
 一、大学组织目标的趋同第52-62页
  (一) 办学类型求全第54-56页
  (二) 办学层次攀高第56-60页
  (三) 办学规模贪大第60-62页
 二、大学组织结构的趋同第62-69页
  (一) 过度科层化的组织机构设置第63-67页
  (二) 行政主导化的权力结构配置第67-69页
 三、大学组织行为的趋同第69-78页
  (一) 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第69-72页
  (二) 专业设置内容趋同第72-73页
  (三) 教师管理机制趋同第73-75页
  (四) 融资办学行为趋同第75-78页
第四章 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的机制分析第78-106页
 一、管理体制影响下的大学组织趋同第78-88页
  (一) 行政管理体制与大学组织结构的趋同第79-82页
  (二) 分权激励机制与大学组织目标的趋同第82-85页
  (三) 微观管理习惯与大学组织行为的趋同第85-88页
 二、教育政策导向下的大学组织趋同第88-93页
  (一) 资源配置规则与大学组织趋同第89-91页
  (二) 资源配置导向与大学组织趋同第91-93页
 三、外部评价引导下的大学组织趋同第93-101页
  (一) 政府评价与大学组织趋同第94-98页
  (二) 社会评价与大学组织趋同第98-101页
 四、文化观念制约下的大学组织趋同第101-106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组织趋同的影响第102-104页
  (二) 现代社会民众对精英大学组织的期待第104-106页
第五章 中美大学组织趋同的比较研究第106-117页
 一、20世纪中期美国大学组织的趋同第106-111页
  (一) 美国大学组织趋同的时代背景第106-107页
  (二) 美国大学组织趋同的主要表现第107-108页
  (三) 美国大学组织趋同的求解之道——以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为例第108-111页
 二、中美大学组织趋同的比较分析第111-117页
  (一) 制度性趋同与竞争性趋同:中美大学组织趋同的差异比较第111-114页
  (二) 实施宏观调控:美国大学组织趋同的必然对策第114-115页
  (三) 加强市场调节:中国大学组织趋同的化解途径第115-117页
第六章 大学组织趋同的理性思考第117-132页
 一、大学组织趋同现象的客观分析第117-122页
  (一) 大学组织趋同的历史必然性第117-119页
  (二) 大学组织适度趋同的积极意义第119页
  (三) 大学组织过度趋同的消极影响第119-122页
 二、避免大学组织过度趋同的策略第122-132页
  (一) 变革僵化的外部管理体制第122-124页
  (二) 调整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第124-126页
  (三) 构建新型的大学评价体系第126-128页
  (四) 转变陈旧的教育办学理念第128-129页
  (五) 营造竞争的大学种群生态第129-132页
结语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9页
附件第139-140页
后记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
下一篇: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民国时期知名大学校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