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教育论文--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论文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

内容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导论第14-35页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4-18页
  (一) 研究缘起第14-15页
  (二) 研究意义第15-18页
 二、相关研究之概述第18-30页
  (一) 有关课程实施的研究第18-25页
  (二) 有关课程实施主体的研究第25-26页
  (三) 有关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第26-28页
  (四) 有关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研究第28-30页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第30-31页
  (一) 研究对象第30页
  (二) 研究方法第30-31页
 四、研究的逻辑构架第31-33页
  (一) 研究思路第31-32页
  (二) 内容框架第32-33页
 五、创新追求与挑战第33-35页
第一章 从边缘融入中心:体育课程实施研究兴起的必然第35-55页
 第一节 课程实施研究的边缘地位第35-39页
  一、课程实施研究的历程短暂第36-37页
  二、课程实施研究的成果有限第37-39页
 第二节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缺失第39-43页
  一、课程实施研究的现存问题第40-41页
  二、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不足第41-43页
 第三节 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呼唤第43-45页
  一、体育课程实施实践的亟需第43-44页
  二、体育课程改革完善的保证第44-45页
 第四节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意义第45-48页
  一、有利于了解体育课程变革的实际第46页
  二、有利于深化对体育课程变革过程的认识第46页
  三、有利于修缮既定的体育课程计划方案第46-47页
  四、有利于丰富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第47页
  五、有利于指导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第47-48页
 第五节 体育课程实施概念及本质第48-54页
  一、体育课程实施概念的厘定第48-49页
  二、体育课程实施本质的阐释第49-54页
 本章结语第54-55页
第二章 课程实施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核心问题第55-77页
 第一节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范畴第55-61页
  一、范畴的哲学语义分析第56-58页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范畴第58-60页
  三、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范畴第60-61页
 第二节 重物轻人的研究范式规避第61-65页
  一、范式的语义分析第61-62页
  二、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范式的弊端第62-64页
  三、重物轻人研究范式的规避措施第64-65页
 第三节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地位第65-68页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连结体育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中间桥梁第66页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是体育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者与调适者第66-67页
  三、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是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评判员与首席发言人第67-68页
 第四节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作用第68-69页
  一、解读并贯彻既定的体育课程计划第68页
  二、将自身的阅历与禀赋倾注于实践第68-69页
  三、修正并完善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第69页
  四、总结并升华体育课程实施的经验第69页
 第五节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构成第69-76页
  一、体育教师第70-72页
  二、学生第72-73页
  三、校长第73-74页
  四、体育教研人员第74-75页
  五、家长及社区成员第75-76页
 本章结语第76-77页
第三章 聚焦现实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参与的现状剖析第77-104页
 第一节 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第77-84页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第77-78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三、本节小结第83-84页
 第二节 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第84-90页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第84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第84-90页
  三、本节小结第90页
 第三节 校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第90-94页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第90-91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第91-93页
  三、本节小结第93-94页
 第四节 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第94-98页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第94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第94-98页
  三、本节小结第98页
 第五节 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第98-102页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第98-99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第99-102页
  三、本节小结第102页
 本章结语第102-104页
第四章 透视实然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参与的理论厘析第104-163页
 第一节 天经地义的主体: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第104-117页
  一、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共赢关系分析第104-108页
  二、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第108-113页
  三、促进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第113-116页
  四、本节小结第116-117页
 第二节 一度沉默的主体: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第117-128页
  一、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共赢关系分析第117-121页
  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第121-124页
  三、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第124-127页
  四、本节小结第127-128页
 第三节 决定成败的主体:校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第128-138页
  一、校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共赢关系分析第128-131页
  二、影响校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第131-134页
  三、促进校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第134-138页
  四、本节小结第138页
 第四节 引领航线的主体: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第138-150页
  一、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共赢关系分析第139-144页
  二、影响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第144-148页
  三、促进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第148-150页
  四、本节小结第150页
 第五节 难能可贵的主体:家长及社区成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第150-162页
  一、家长及社区成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共赢关系分析第151-155页
  二、影响家长及社区成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第155-158页
  三、促进家长及社区成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第158-162页
  四、本节小结第162页
 本章结语第162-163页
第五章 整合应然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融合第163-183页
 第一节 实施中的异变——融合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一个视角第163-171页
  一、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及其类型第163-167页
  二、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第167-169页
  三、体育课程实施异变现象的启示第169-171页
  四、本节小结第171页
 第二节 走向主体间性——融合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一个机制第171-179页
  一、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第172-175页
  二、主体间性:融合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机制第175-178页
  三、本节小结第178-179页
 第三节 思构整合路径——融合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建议第179-182页
  一、顺素质教育之势打造和谐的融合环境,借阳光体育之风营造浓厚的融合氛围第179-180页
  二、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增强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凝聚力第180-181页
  三、建立多元主体互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提供多元主体融合的政策和组织保障第181页
  四、构筑多元主体融合的沟通与交流平台,植根多元主体的融合于交往实践活动第181-182页
 本章结语第182-183页
全文小结第183-187页
附件第187-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7页
后记第207-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现象研究--基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