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界定 | 第11-14页 |
·公共空间 | 第11-12页 |
·文化 | 第12-14页 |
·国内外公共空间环境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第15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城市公共空间与文化 | 第17-21页 |
·当前城市公共空间中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公共空间普遍缺少文化性 | 第17页 |
·公共空间文化要素挖掘不足、表达手法尚在探索阶段 | 第17页 |
·限制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的因素 | 第17-18页 |
·城市公共空间 | 第18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 | 第18页 |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几个层次 | 第18页 |
·文化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创造的影响与意义 | 第18-20页 |
·提升城市形象 | 第19页 |
·延续城市记忆 | 第19页 |
·深化城市旅游内涵 | 第19页 |
·传承历史,发展文化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3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文化要素的挖掘与表达的原则与理念分析 | 第21-25页 |
·原则 | 第21-22页 |
·地域性 | 第21页 |
·真实性 | 第21页 |
·时代性 | 第21页 |
·以人为本 | 第21-22页 |
·理念分析 | 第22-24页 |
·合理进行文化定位,突出城市特色 | 第22-23页 |
·满足大众的审美文化心理需求 | 第23页 |
·保护城市生态,传递生态文化 | 第23页 |
·实现全球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4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文化要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25-49页 |
·文化元素的挖掘 | 第25-33页 |
·历史性 | 第25-27页 |
·地域性 | 第27-30页 |
·传统性 | 第30-32页 |
·现代性 | 第32-33页 |
·文化要素的表达 | 第33-42页 |
·直接 | 第33-34页 |
·再现 | 第34-35页 |
·模拟 | 第35页 |
·写意 | 第35-36页 |
·抽象 | 第36-38页 |
·联想 | 第38-40页 |
·借鉴 | 第40-42页 |
·文化要素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42-47页 |
·城市 | 第42-44页 |
·基地 | 第44-46页 |
·服务人群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5 设计过程中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49-69页 |
·选址 | 第49-51页 |
·选址与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49-50页 |
·项王故里景区选址 | 第50页 |
·嵩山文化苑选址 | 第50-51页 |
·主题的确定 | 第51-54页 |
·主题确立与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51-52页 |
·项王故里景区规划主题确定 | 第52-53页 |
·嵩山文化苑主题确定 | 第53-54页 |
·布局 | 第54-57页 |
·规划布局与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54-55页 |
·项王故里景区总体布局 | 第55-56页 |
·嵩山文化苑总体布局 | 第56-57页 |
·景点设计 | 第57-62页 |
·景点设计与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57页 |
·项王故里景区景点设计中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57-61页 |
·嵩山文化苑景点设计中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61-62页 |
·细部设计中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62-67页 |
·建筑规划设计 | 第62-63页 |
·小品的设计 | 第63-64页 |
·色彩 | 第64-65页 |
·地面装饰 | 第65-66页 |
·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 第66-67页 |
·其他与文化要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67-68页 |
·运用诗词匾额、楹联等 | 第67-68页 |
·运用新材料、新技术 | 第68页 |
·运用灯光、音乐、喷泉等进行烘托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6 成功案例分析 | 第69-75页 |
·大唐芙蓉园 | 第69-71页 |
·历史沿革及文化背景分析 | 第69页 |
·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69-71页 |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第71-72页 |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简介 | 第71页 |
·文化要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71-72页 |
·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 | 第72-73页 |
·场地现状及历史背景 | 第72页 |
·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 | 第72-73页 |
·小节 | 第73-75页 |
7 结语 | 第75-77页 |
8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图表目录 | 第81-83页 |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