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钢管混凝土双肢柱改进型单腹板肩梁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前言第9-10页
   ·钢管混凝土柱肩梁的构造特点及工程应用第10-13页
   ·钢管混凝土柱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意义第15-19页
     ·研究目的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模型设计加工与试验方案的确定第19-31页
   ·肩梁的原型调查第19-20页
   ·试验模型的设计第20-23页
   ·基础梁的设计与制作第23页
   ·试验方案第23-31页
     ·试验加载设备第23-25页
     ·试验方案的确定第25-26页
     ·试验观测设计第26-31页
第三章 DJL-1,2、DJL-3,4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1-65页
   ·材性试验第31-33页
     ·概述第31页
     ·取材位置及尺寸第31-32页
     ·试验结果第32页
     ·材性试验总结第32-33页
     ·灌浆料材性试验结果第33页
   ·DJL-1试验过程和试验现象第33-37页
     ·DJL-1试验现象小结第34页
     ·DJL-1试验照片第34-36页
     ·DJL-2与DJL-1的比较第36页
     ·DJL-2试验照片第36-37页
   ·DJL-1、DJL-2试验结果分析第37-51页
     ·DJL-1,2荷载一位移曲线分析第37页
     ·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的确定第37-39页
     ·应变分析第39-44页
     ·应变曲线第44-49页
     ·破坏模式第49-51页
   ·DJL-3试验过程和试验现象第51-55页
     ·试验现象小结第52页
     ·DJL-3试验照片第52-53页
     ·DJL-4与DJL-3的试验结果比较第53-54页
     ·DJL-4试验照片第54-55页
     ·试验现象总结第55页
   ·DJL-3、DJL-4试验结果分析第55-65页
     ·DJL-3,4荷载一位移曲线分析第55页
     ·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的确定第55页
     ·应变分析第55-57页
     ·应变曲线第57-62页
     ·破坏模式第62-65页
第四章 肩梁设计方法的比较第65-75页
   ·DJL-1,2试验与设计方法的比较分析第65-69页
     ·不考虑上、下翼缘作用,仅考虑肩梁腹板第65-67页
     ·考虑肩梁上、下翼缘作用第67-68页
     ·部分考虑翼缘作用第68-69页
   ·DJL-3,4试验与设计方法的比较分析第69-72页
     ·不考虑上、下翼缘作用,仅考虑肩梁腹板第70页
     ·考虑上、下翼缘作用第70-71页
     ·部分考虑翼缘作用第71-72页
   ·小结第72-75页
第五章 有限元分析与验证第75-87页
   ·ANSYS有限元分析概述第75页
   ·ANSYS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分析过程第75-79页
     ·钢材的本构关系及单元选择第75-76页
     ·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及在ANSYS中单元的选择第76-77页
     ·ANSYS模型的建立第77-78页
     ·ANSYS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确定和荷载的施加第78-79页
   ·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第79-85页
     ·荷载位移曲线第79-80页
     ·DJL-1,2与DJL-3,4肩梁腹板的(Von mises)等效应力第80-83页
     ·DJL-1,2与DJL-3,4肩梁腹板受压区的主压应变第83-84页
     ·DJL-1,2与DJL-3,4腹板控制点的主压应变曲线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第87-91页
   ·本文结论第87-88页
     ·荷载位移曲线及屈服荷载第87页
     ·应变发展规律第87-88页
     ·破坏模式第88页
     ·与现行肩梁设计方法的对比第88页
   ·设计建议第88-89页
   ·后续工作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7页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表达研究--以项王故里详细规划、嵩山文化苑策划为例
下一篇:西安地区跨地裂缝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