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GIS的三北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2 水土流失遥感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34页 |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定量方法 | 第18-30页 |
·侵蚀模型法 | 第18-28页 |
·数字高程模型(DEM)方法 | 第28-29页 |
·其他方法 | 第29-30页 |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定性方法 | 第30-33页 |
·目视判读 | 第30-31页 |
·指标综合 | 第31-32页 |
·影像分类 | 第32页 |
·其他方法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的获取 | 第34-5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4-42页 |
·三北地区自然条件概况 | 第34-36页 |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第36-39页 |
·三北水土流失类型分区概况 | 第39-42页 |
·遥感影像数据 | 第42-50页 |
·MODIS 数据简介 | 第42-46页 |
·NOAA/AVHRR 数据 | 第46-50页 |
·辅助数据获取 | 第50-54页 |
·实测降雨数据 | 第50页 |
·地形数据SRTM | 第50-51页 |
·土壤数据 | 第51-53页 |
·土地利用资料 | 第53-54页 |
·投影信息一致性处理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水土流失各侵蚀因子获取及分析 | 第56-91页 |
·降雨侵蚀力因子 | 第56-65页 |
·降雨侵蚀力因子定义 | 第56页 |
·降雨侵蚀力因子计算 | 第56-60页 |
·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及趋势分析 | 第60-65页 |
·土壤可蚀性因子 | 第65-73页 |
·土壤可蚀性K 定义 | 第65-66页 |
·土壤可蚀性因子K 值的计算 | 第66-69页 |
·土壤可蚀性因子K 值的空间分析 | 第69-71页 |
·本节小结 | 第71-73页 |
·地形因子 | 第73-79页 |
·坡度坡长因子定义 | 第73页 |
·基于DEM 的地形因子 LS 提取过程 | 第73-78页 |
·地形因子空间分析 | 第78-79页 |
·植被覆盖与水保措施因子 | 第79-88页 |
·植被覆盖因子C 定义 | 第79-81页 |
·植被覆盖因子C 计算 | 第81-83页 |
·植被覆盖因子C 值分析 | 第83-87页 |
·本节小结 | 第87-88页 |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 第88-89页 |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定义 | 第88页 |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 获取 | 第88-89页 |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动态变化分析 | 第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5 区域水土流失评价 | 第91-110页 |
·三北地区土壤侵蚀计算结果与分区分级 | 第91-92页 |
·三北地区土壤侵蚀计算结果 | 第91页 |
·三北地区土壤侵蚀分区分级 | 第91-92页 |
·三北土壤侵蚀与各因子动态变化分析 | 第92-102页 |
·土壤侵蚀与降雨量的关系 | 第93-94页 |
·土壤侵蚀与土壤构成的关系 | 第94-96页 |
·土壤侵蚀与坡度的关系 | 第96-98页 |
·土壤侵蚀与坡长的关系 | 第98-99页 |
·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 | 第99-100页 |
·土壤侵蚀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 第100-102页 |
·三北土壤侵蚀年际变化 | 第102-109页 |
·侵蚀面积分区统计对比 | 第102-103页 |
·各区土壤侵蚀平均模数统计对比 | 第103页 |
·像元侵蚀等级转化分析 | 第103-105页 |
·侵蚀变化趋势分析及驱动力分析 | 第105-106页 |
·重点防治对策 | 第106-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结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0页 |
作者简历 | 第120-12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