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8页 |
1 乙偶姻及2,3-丁二醇简介 | 第12-13页 |
·乙偶姻及2,3-丁二醇的性质 | 第12-13页 |
·乙偶姻及2,3-丁二醇的用途 | 第13页 |
2 细菌中不同构型2,3-丁二醇及乙偶姻的代谢途径 | 第13-15页 |
3 2,3-丁二醇和乙偶姻的合成 | 第15-17页 |
4 手性乙偶姻及2,3-丁二醇的合成 | 第17-20页 |
5 辅因子再生的研究 | 第20-24页 |
·化学法 | 第21页 |
·酶法 | 第21-23页 |
·电化学法 | 第23-24页 |
·光化学法 | 第24页 |
6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 | 第24-28页 |
·构建共表达菌株生产手性乙偶姻及(2S,3S)-2,3-BD | 第24-25页 |
·利用基因敲除菌株实现(3R)-AC的生产 | 第25-28页 |
第二章 2,3-丁二醇脱氢酶与NADH氧化酶共表达转化子的构建 | 第28-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5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8-29页 |
·菌株、质粒及引物 | 第29-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DNA操作技术 | 第30-35页 |
·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5页 |
·SDS-PAGE电泳 | 第35页 |
·转化子转化能力的测定 | 第35页 |
2 结果和讨论 | 第35-41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36-38页 |
·ydjL基因的表达 | 第38-39页 |
·ydjL与nox基因的共表达 | 第39-40页 |
·各转化子酶活的测定结果 | 第40页 |
·对转化子细胞活力的初步测定 | 第40-41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三章 转化子催化反应相关条件的优化 | 第44-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4-45页 |
·菌株 | 第45页 |
·气相最佳检测条件的确定 | 第45页 |
·本研究各相关物质气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页 |
·休止细胞最佳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45-46页 |
·反应体系最佳休止细胞浓度的确定 | 第46页 |
·转化子催化反应pH的优化 | 第46页 |
·转化子催化反应底物浓度的优化 | 第46-47页 |
·反应体系装液量的优化 | 第47页 |
2 结果和讨论 | 第47-55页 |
·气相最佳检测条件下,AC和BD各种构象混合物的分离结果 | 第47-48页 |
·气相最佳检测条件下,AC和BD各构象化合物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52页 |
·反应体系最佳休止细胞浓度的优化结果 | 第52页 |
·反应体系最佳pH值的优化结果 | 第52-53页 |
·反应体系最佳底物浓度的优化结果 | 第53-55页 |
·反应体系最佳装液量的优化结果 | 第55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手性乙偶姻及(2S,3S)-2,3-丁二醇的生产 | 第56-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6-57页 |
·反应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页 |
·(3S)-乙偶姻的生产 | 第57页 |
·(3R)-乙偶姻的生产 | 第57-58页 |
·(2S,3S)-2,3-丁二醇的手性拆分 | 第58页 |
·气相检测产物 | 第58页 |
2 结果和讨论 | 第58-61页 |
·(3S)-乙偶姻生产反应过程 | 第58-60页 |
·(3R)-乙偶姻的生产 | 第60-61页 |
·(2S,3S)-2,3-BD的手性拆分 | 第61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五章 Bacillus subtilis 168 ydjL基因的敲除 | 第64-8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8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5页 |
·菌株及质粒 | 第65-66页 |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的一般方法 | 第66页 |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最佳条件的摸索 | 第66-67页 |
·连接液直接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67页 |
·双抗生素筛选完整的整合载体 | 第67-68页 |
·对挑选的转化子进行发酵培养 | 第68页 |
·PCR获取同源片断 | 第68页 |
·PCR验证转化子 | 第68页 |
2 结果和讨论 | 第68-79页 |
·ydjL-340同源片断的获取 | 第69-70页 |
·ydjL-340与重组载体的连接 | 第70-71页 |
·ydjL-700片断的获取及与载体的连接 | 第71页 |
·连接后重组载体大小的验证 | 第71-74页 |
·双抗性筛选后,载体大小的验证 | 第74-76页 |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基因敲除机理 | 第76-77页 |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77-7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