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56页 |
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概述 | 第16-18页 |
1.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1.1.2 质子交换膜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1.2 用于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材料 | 第18-38页 |
1.2.1 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 | 第18-21页 |
1.2.2 部分氟化型质子交换膜 | 第21-22页 |
1.2.3 磺化芳香型质子交换膜 | 第22-38页 |
1.3 磺化芳香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 第38-53页 |
1.3.1 后磺化法 | 第38-44页 |
1.3.2 磺化单体直接缩聚法 | 第44-5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53-56页 |
第2章 基于聚酰基化反应的含苝侧链型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 | 第56-72页 |
2.1 引言 | 第56-5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7-61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57页 |
2.2.2 磺化二芳基单体SBP的合成 | 第57-58页 |
2.2.3 酰亚胺二芳基单体:N,N'-二(4-苯氧基苯)-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PBI-1)的合成 | 第58页 |
2.2.4 磺化聚酰亚胺(SPI-x)的合成 | 第58页 |
2.2.5 膜的制备与预处理 | 第58-59页 |
2.2.6 表征方法 | 第59-6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0页 |
2.3.1 SBP单体的合成 | 第61-62页 |
2.3.2 PBI-1单体的合成 | 第62-64页 |
2.3.3 SPI-x聚合物的合成 | 第64-66页 |
2.3.4 SPI-x膜的热学稳定性与力学稳定性 | 第66页 |
2.3.5 SPI-x膜的含水率(WU)和线性溶胀率(LSR) | 第66-68页 |
2.3.6 SPI-x膜的电导率 | 第68-69页 |
2.3.7 SPI-x膜的甲醇渗透率 | 第69-7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3章 主链含脂肪长链的侧链型磺化聚苝酰亚胺质子交换膜 | 第72-88页 |
3.1 引言 | 第72-7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3-75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73页 |
3.2.2 酰亚胺二羧基单体Im-5及Im-10的合成 | 第73页 |
3.2.3 磺化聚酰亚胺(AL-SPI-x)的合成 | 第73-74页 |
3.2.4 膜的制备与预处理 | 第74页 |
3.2.5 表征方法 | 第74-7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7页 |
3.3.1 Im-5及Im-10单体的合成 | 第75-76页 |
3.3.2 AL-SPI-x聚合物的合成 | 第76-78页 |
3.3.3 AL-SPI-x的自组装行为 | 第78-80页 |
3.3.4 AL-SPI-x膜的微观相分离 | 第80-81页 |
3.3.5 AL-SPI-x膜的热学稳定性与力学稳定性 | 第81-82页 |
3.3.6 AL-SPI-x膜的含水率(WU)和线性溶胀率(LSR) | 第82-83页 |
3.3.7 AL-SPI-x膜的水解稳定性 | 第83-84页 |
3.3.8 AL-SPI-x膜的质子电导率 | 第84-85页 |
3.3.9 AL-SPI-x膜的甲醇渗透率及选择性 | 第85-86页 |
3.3.10 AL-SPI-x膜的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 第86-8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4章 主链含氟的磺化聚苝酰亚胺质子交换膜 | 第88-95页 |
4.1 引言 | 第8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8-89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88页 |
4.2.2 含氟磺化聚酰亚胺(SPIF-x)的合成 | 第88-89页 |
4.2.3 膜的制备与预处理 | 第89页 |
4.2.4 表征方法 | 第8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9-94页 |
4.3.1 SPIF-x聚合物的合成 | 第90-91页 |
4.3.2 SPIF-x膜的热学稳定性与力学稳定性 | 第91-92页 |
4.3.3 SPIF-x膜含水率(WU)和线性溶胀率(LSR) | 第92-93页 |
4.3.4 SPIF-x的水解稳定性 | 第93页 |
4.3.5 SPIF-x的质子电导率 | 第93-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