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导论 | 第13-18页 |
·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目的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2. 区域经济基本理论和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综述 | 第18-37页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18-22页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历史回眸 | 第18-20页 |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模式 | 第20-22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史 | 第22-37页 |
·承载力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 第23-24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史 | 第24-26页 |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的研究情况 | 第26-27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 | 第27-31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用途 | 第31-35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3. 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37-72页 |
·关于资源的基本认识 | 第37-43页 |
·资源的定义 | 第37-38页 |
·人类对资源的认识 | 第38-39页 |
·新的资源观 | 第39-40页 |
·资源系统及其分类 | 第40-41页 |
·资源系统的特点 | 第41-43页 |
·关于水资源的基本认识 | 第43-54页 |
·水资源的定义 | 第43-44页 |
·水资源的作用 | 第44-45页 |
·水资源的性质与特点 | 第45页 |
·水资源系统特点 | 第45-47页 |
·水资源的分类 | 第47-48页 |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48页 |
·水资源的经济特性 | 第48-51页 |
·科学的水资源观 | 第51-54页 |
·区域经济的基本认识 | 第54-63页 |
·区域经济的定义 | 第54页 |
·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54-56页 |
·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现状分析 | 第56-59页 |
·区域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 第59-61页 |
·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水资源开发的指导意义 | 第61-63页 |
·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关系 | 第63-66页 |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第63页 |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 第63-64页 |
·水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64-65页 |
·水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 第65-66页 |
·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及水环境问题 | 第66-72页 |
·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水环境与水资源特征 | 第66-67页 |
·区域经济发展中水环境和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67-69页 |
·区域水环境与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 | 第69-72页 |
4.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和分析基础 | 第72-94页 |
·承载力、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 | 第72-73页 |
·现状承载力、极限承载力和目标承载力 | 第73-74页 |
·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解 | 第74-76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特性 | 第76-78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 第78-81页 |
·对当前水资源承载力认识的简要分析 | 第81-84页 |
·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 | 第84-85页 |
·水资源总量及水质 | 第84页 |
·生态环境需水 | 第84-85页 |
·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量 | 第85页 |
·水体自净能力 | 第85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度量 | 第85-86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发展的方向 | 第86-87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必要性 | 第87-89页 |
·确定流域或区域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 第87页 |
·解决度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 第87页 |
·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 | 第87-88页 |
·延伸资源承载力理论的需要 | 第88页 |
·研究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研究理论的拓展 | 第88-89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原则 | 第89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步骤 | 第89-90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0-91页 |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 第91-94页 |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 第91页 |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 | 第91-92页 |
·水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92-93页 |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 | 第93-94页 |
5. 西部水资源状况及开发中的问题 | 第94-111页 |
·西部地区水资源状况 | 第94-96页 |
·西北地区水资源评价 | 第96-99页 |
·西南地区水资源评价 | 第99-102页 |
·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 第102-111页 |
·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 第102-103页 |
·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03-108页 |
·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8-111页 |
6. 区域经济与水资源协调发展模型 | 第111-120页 |
·宏观经济水资源模型 | 第111-116页 |
·双要素水资源承载力模型 | 第116-120页 |
7. 西部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分析 | 第120-144页 |
·边界条件与方案集制定 | 第120-125页 |
·边界条件 | 第120-124页 |
·方案集制定 | 第124-125页 |
·计算结果 | 第125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25-134页 |
·经济发展速度影响 | 第125-128页 |
·节水影响 | 第128-131页 |
·污水治理影响 | 第131-134页 |
·结论 | 第134-144页 |
·方案对比 | 第134-137页 |
·方案分析 | 第137-144页 |
8. 提高西部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研究 | 第144-178页 |
·国外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战略综述 | 第144-148页 |
·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 第144页 |
·增加和平衡水的供给 | 第144-145页 |
·实施节约用水 | 第145-147页 |
·治理水污染 | 第147-148页 |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 第148页 |
·科学的发展观是提高西部水资源承载力的有力武器 | 第148-155页 |
·解读科学发展观 | 第149-151页 |
·科学的发展观与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 第151-155页 |
·提高西部水资源承载力的措施 | 第155-178页 |
·全面规划 | 第155-159页 |
·统一管理 | 第159-161页 |
·合理开发 | 第161-165页 |
·优化配置 | 第165-168页 |
·全面节约 | 第168-174页 |
·有效保护 | 第174-178页 |
附表 | 第178-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05页 |
后记 | 第205-207页 |
致谢 | 第207-20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