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仪表板和转向系有限元建模 | 第19-35页 |
·有限元分析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有限元理论基本思想 | 第19-20页 |
·有限单元法解体步骤 | 第20-21页 |
·建模软件介绍 | 第21-24页 |
·ALTAIR HYPERMESH工具简介 | 第21-23页 |
·MD NASTRAN工具简介 | 第23-24页 |
·仪表板和转向系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4-34页 |
·仪表板、仪表板骨架和转向系机构简介 | 第24-26页 |
·CAD模型导入与清理 | 第26页 |
·网格单元确定和划分 | 第26-28页 |
·建模中的几点处理 | 第28-32页 |
·单元质量检查 | 第32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仪表板和转向系模态的有限元分析 | 第35-44页 |
·引言 | 第35页 |
·模态分析理论 | 第35-37页 |
·模态分析算法选择 | 第37页 |
·模态有限元分析 | 第37-43页 |
·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模态计算与分析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MD NASTRAN转向系优化设计 | 第44-57页 |
·基本优化知识 | 第44-47页 |
·MD NASTRAN软件优化功能 | 第44-45页 |
·MD NASTRAN优化方法 | 第45页 |
·灵敏度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有限元优化基本过程 | 第46-47页 |
·转向系优化设计 | 第47-50页 |
·优化问题描述 | 第47页 |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第47页 |
·建立优化过程 | 第47-50页 |
·转向系静态性能分析 | 第50-56页 |
·转向系约束模态分析 | 第50-54页 |
·优化后转向系强度分析 | 第54-56页 |
·优化后结果分析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仪表板和转向系刚柔耦合整车模型建立及振动分析 | 第57-74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理论基础 | 第57-62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 第57-59页 |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 第59-61页 |
·柔性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 | 第61-62页 |
·刚柔耦合整车模型建立 | 第62-66页 |
·MSC.ADAMS分析软件简介 | 第62-63页 |
·刚柔耦合整车模型建立 | 第63-66页 |
·随机路面的生成 | 第66-68页 |
·软件MSC/ADAMS路面生成原理 | 第66-67页 |
·随机路面的生成 | 第67-68页 |
·仪表板和转向盘振动仿真分析 | 第68-73页 |
·仪表板在B/C级路况下仿真 | 第68-70页 |
·转向盘在B及C级路况下仿真 | 第70-71页 |
·仪表板和转向盘在怠速工况下仿真 | 第71-72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 第74-76页 |
·工作总结 | 第74页 |
·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硕士期间参加课题 | 第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