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档案学、档案事业论文--收集和整理论文--分类法与主题法论文

我国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6页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第9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的特点第13-14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思路第15-16页
2. 档案信息分类标准概述第16-24页
   ·信息分类的定义与发展第16-17页
     ·信息分类的涵义第16-17页
     ·信息分类历史第17页
   ·信息分类法的涵义与发展第17-18页
     ·信息分类法的涵义第17-18页
     ·信息分类法的发展第18页
   ·档案信息分类第18-20页
     ·档案信息分类的涵义第19页
     ·档案信息分类的特点第19-20页
   ·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第20-24页
     ·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的性质第21-22页
     ·档案信息分类标准的特点第22-24页
3.《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功能分析第24-33页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体系结构第24-27页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宏观体系结构第24-25页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微观体系结构第25-27页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使用第27-29页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适用范围第27-28页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使用现状第28-29页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特色分析第29-33页
     ·分类以职能分工为基础,具有科学性第30页
     ·类目大纲设置具有中国特色第30-31页
     ·分类标准分级而制,增强科学性与实用性第31-32页
     ·分类表依时期而制,更具历史性第32-33页
4 《中国档案分类法》存在的问题第33-40页
   ·类目体系不够清晰,应变性不好第33-35页
     ·类目交叉、重复问题给分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第33-34页
     ·类号编制规律不明确第34页
     ·类目包容性不够,注释不明第34-35页
   ·类目设置固定,缺乏弹性第35-36页
     ·先组式的语言匹配性不好第35页
     ·类目细分深度不适宜第35页
     ·类目设置过于陈旧第35-36页
   ·分类体系的浏览、检索入口单一第36-38页
     ·等级浏览方式不利于同主题类目的发掘第37页
     ·单一的检索入口影响检索结果第37-38页
   ·无法适应数字化环境第38-40页
     ·电子档案的标引缺少依据第38页
     ·网络档案检索系统建设标准不一第38页
     ·纸质版使用不方便,无法体现类目之间的多维关系第38-39页
     ·影响文件分类的自动化管理,分类表维护成本高第39-40页
5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发展趋势第40-49页
   ·主题法与分类法的统一第40-42页
     ·主题分类结合的基础第40页
     ·主题分类结合的优势第40-41页
     ·如何实现主题分类的一体化第41-42页
   ·电子版的开发与使用第42-44页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特点第42-43页
     ·《中国档案分类法》电子版的开发第43-44页
   ·分类表设置更具弹性第44-45页
   ·高级索引的编制第45-47页
     ·索引的作用第45-46页
     ·索引的编制第46-47页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维护与管理第47-49页
6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攻读项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研究
下一篇:档案职业群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