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2 企业信用档案 | 第12-21页 |
·企业信用档案的来源及内容构成 | 第12-15页 |
·企业信用档案外延的界定及其来源 | 第12-13页 |
·企业信用档案外延的界定 | 第12页 |
·企业信用档案的来源 | 第12-13页 |
·企业信用档案的内涵 | 第13-15页 |
·反映企业基本情况的材料 | 第13页 |
·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材料 | 第13-14页 |
·社会及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信用行为状况的记载和评估材料 | 第14-15页 |
·其他能够反映企业信用的材料 | 第15页 |
·企业信用档案的特点 | 第15-17页 |
·价值的现实强效性 | 第15页 |
·形成主体的多元性 | 第15-16页 |
·保存的分散性 | 第16页 |
·管理的动态性 | 第16-17页 |
·信息的共享性 | 第17页 |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 第17-19页 |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17页 |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7-18页 |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有利于促进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 第18-19页 |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应遵循的原则 | 第19-21页 |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 | 第19页 |
·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原则 | 第19页 |
·真实性原则 | 第19-20页 |
·权威性原则 | 第20页 |
·动态管理原则 | 第20-21页 |
3 我国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的现状 | 第21-29页 |
·我国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 第21-23页 |
·对企业信用档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 | 第21页 |
·有关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的法律法规文件陆续出台 | 第21-22页 |
·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实践取得一定成绩 | 第22-23页 |
·我国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对企业信用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未落到实处 | 第23-24页 |
·相关法规机制不健全 | 第24-25页 |
·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法律法规支持体系 | 第24-25页 |
·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性欠缺 | 第25页 |
·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和社会监管机制 | 第25页 |
·管理主体不够明确、权责不清 | 第25-26页 |
·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齐全完整性差 | 第26-27页 |
·保管不规范 | 第27页 |
·开发利用力度不够 | 第27-29页 |
4 完善我国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的对策 | 第29-45页 |
·强化社会信用意识,提高相关人员实际工作水平 | 第29-31页 |
·加强对社会信用意识和企业信用档案意识的培育 | 第29-30页 |
·切实提高领导层及档案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 | 第30-31页 |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证企业信用档案管理规范化 | 第31-35页 |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法律法规支持体系 | 第31-32页 |
·制定规范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 | 第32-33页 |
·完善惩戒机制和社会监管机制 | 第33-35页 |
·完善惩戒机制 | 第33-34页 |
·完善社会监管机制 | 第34-35页 |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 | 第35-40页 |
·政府部门方面 | 第35-36页 |
·档案部门方面 | 第36-37页 |
·信用中介机构方面 | 第37-38页 |
·各部门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 第38-40页 |
·从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环节入手,切实搞好企业信用档案建设 | 第40-45页 |
·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的立档、归档工作 | 第40-41页 |
·规范企业信用档案的保管工作 | 第41-42页 |
·加大对企业信用档案的开发利用力度 | 第42-45页 |
5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