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库克理论的80后知识员工流失危机预警与对策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主要方法 | 第18-19页 |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于库克理论的80 后知识员工概述 | 第20-34页 |
·库克理论的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库克理论的含义 | 第20页 |
·库克理论的实际运用 | 第20-22页 |
·80 后知识员工的相关介绍 | 第22-31页 |
·80 后知识员工的定义 | 第22页 |
·80 后知识员工的职业特点 | 第22-24页 |
·80 后知识员工离职表现 | 第24-26页 |
·80 后知识员工离职原因 | 第26-31页 |
·80 后知识员工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80 后知识员工流失危机预警体系构建 | 第34-62页 |
·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与设计 | 第34-40页 |
·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4-36页 |
·危机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 | 第36页 |
·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36-38页 |
·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设计 | 第38-39页 |
·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设计 | 第39-40页 |
·80 后知识员工流失危机的预警指标体系 | 第40-58页 |
·构建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40-43页 |
·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 | 第43-49页 |
·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 第49-50页 |
·危机预警的评价过程 | 第50-56页 |
·危机预警度的设置 | 第56-58页 |
·80 后知识员工流失危机的预警管理 | 第58-60页 |
·树立知识员工流失的危机意识,构建管理团队 | 第58-59页 |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知识员工流失风险 | 第59页 |
·建立流失危机预警管理机制 | 第59-60页 |
·建立人才流失危机管理快速反应机制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80 后知识员工流失危机的规避对策 | 第62-74页 |
·OA 区间上的规避对策 | 第62-64页 |
·科学招聘,从源头控制流失危机 | 第62-63页 |
·合理分配工作,进行岗位分析 | 第63页 |
·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制度 | 第63-64页 |
·AB 区间上的规避对策 | 第64-67页 |
·抓住黄金一月的价值,确定员工的职业锚 | 第64-65页 |
·引入导师制,从情感上留住员工 | 第65-66页 |
·采用拉动式培训,调动积极性 | 第66-67页 |
·BC 区间上的规避对策 | 第67-69页 |
·多元化价值分配,提供双重职业途径 | 第67-68页 |
·加强员工参与度,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 | 第68页 |
·建立有效的人才流失管理约束机制 | 第68-69页 |
·CD 区间上的规避对策 | 第69-71页 |
·适当压力管理,刺激创造力 | 第69-70页 |
·推行EAPs,降低员工心理障碍 | 第70页 |
·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在环境中留住人才 | 第70-71页 |
·DE 区间上的规避对策 | 第71-73页 |
·建立岗位轮换制度,杜绝职业倦怠 | 第72页 |
·优秀的企业文化留人 | 第72-73页 |
·重视员工的离职管理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80 后知识员工流失危机预警案例 | 第74-91页 |
·OTK 企业概况 | 第74-75页 |
·企业组织结构 | 第74页 |
·企业人力资源构成 | 第74-75页 |
·确定危机预警指标的权重 | 第75-81页 |
·AHP 确定各指标权重 | 第76-79页 |
·熵技术修正权重 | 第79-81页 |
·OTK 企业的调研结果 | 第81-90页 |
·建立三级指标评判体系 | 第81-84页 |
·各级指标评价矩阵的计算 | 第84-87页 |
·结果分析 | 第87-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附录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作者简介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