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车测试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汽车检测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汽车检测技术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汽车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5-38页 |
| ·虚拟仪器的组成 | 第15-20页 |
| ·虚拟仪器技术的特点 | 第15-16页 |
| ·LabVIEW简介 | 第16-19页 |
| ·LabVIEW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 ·信号处理方法 | 第20-25页 |
| ·信号的幅值域分析 | 第20-21页 |
| ·信号的时域分析 | 第21-22页 |
| ·信号的频域分析 | 第22-24页 |
| ·信号截断与加窗 | 第24-25页 |
| ·硬件设计 | 第25-34页 |
| ·硬件选型 | 第25页 |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25-29页 |
| ·NI CompactDAQ便携式采集卡 | 第29-34页 |
| ·串口数据采集 | 第34-36页 |
| ·串口特点 | 第34-35页 |
| ·LabVIEW串口程序 | 第35-36页 |
| ·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发动机性能检测子系统 | 第38-67页 |
| ·发动机检测子系统设计 | 第38页 |
| ·性能的主要参数检测 | 第38-40页 |
| ·性能的主要参数 | 第38-39页 |
| ·传感器安装 | 第39-40页 |
|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0页 |
| ·无负荷测功 | 第40-44页 |
| ·无负荷测功的原理 | 第40-42页 |
|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44页 |
| ·发动机振动测试和振动烈度评级 | 第44-48页 |
| ·振动信号的测试 | 第44页 |
| ·发动机振动评级 | 第44-45页 |
| ·发动机振动速度测试 | 第45-48页 |
| ·发动机振动加速度信号分析 | 第48-55页 |
| ·发动机激振力信号分析 | 第48页 |
| ·功率谱测试系统的设计 | 第48-50页 |
| ·发动机机身功率谱与带中功率比系统设计 | 第50页 |
| ·实测分析 | 第50-55页 |
| ·发动机的油耗检测 | 第55-58页 |
| ·油耗检测方法 | 第55-56页 |
| ·油耗仪 | 第56-58页 |
|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页 |
| ·发动机的噪声检测 | 第58-60页 |
| ·发动机噪声组成 | 第58-59页 |
|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9-60页 |
| ·尾气检测 | 第60-66页 |
| ·尾气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61-63页 |
| ·我国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 第63-64页 |
|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4章 汽车舒适度的检测子系统设计 | 第67-73页 |
| ·舒适性研究的意义 | 第67-68页 |
| ·振动评价方法 | 第68-70页 |
| ·程序设计 | 第70-71页 |
| ·检测注意事项及说明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5章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子系统的设计 | 第73-80页 |
|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简介 | 第73-76页 |
| ·制动减速度 | 第73-74页 |
| ·制动距离 | 第74-75页 |
| ·制动时间 | 第75页 |
| ·制动力 | 第75页 |
|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 第75-76页 |
| ·评价标准和要求 | 第76页 |
| ·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76-79页 |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76-77页 |
|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 | 第77-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