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海洋微生物生态与资源 | 第13-26页 |
·海洋微生物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微生物的生态学意义 | 第13页 |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 | 第13-14页 |
·海洋微生物资源 | 第14-15页 |
·中国南海微生物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海胆及其相关微生物 | 第16-17页 |
·海胆的应用价值 | 第16-17页 |
·海胆相关微生物(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sea urchin) | 第17页 |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概述 | 第17-23页 |
·直接观察法 | 第17-18页 |
·代谢活力测定法 | 第18页 |
·纯培养法(culture methods) | 第18-20页 |
·免培养分析法(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s) | 第20-22页 |
·现代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策略—纯培养和免培养研究并重 | 第22-2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具体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5-26页 |
第2章 湛江硇洲岛海胆相关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 第26-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材料 | 第26页 |
·样品采集 | 第26-27页 |
·菌株分离 | 第27页 |
·基于16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 | 第27-28页 |
·Shannon-winner 多样性指数 | 第28-29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29-34页 |
·菌株的分离 | 第29-31页 |
·类群多样性 | 第31页 |
·物种与遗传多样性 | 第31-33页 |
·湛江硇洲岛海域海胆和海葵相关微生物的比较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海胆中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 第36-4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8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抗菌活性初筛 | 第37页 |
·抗菌活性复筛 | 第37页 |
·基于16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7页 |
·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抗菌活性筛选 | 第38-40页 |
·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 | 第40-41页 |
·基于16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42-43页 |
第4章 潜在新类群(物种)代表菌株的多相分类 | 第43-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55页 |
·材料 | 第43页 |
·细菌形态特征和运动性观察 | 第43页 |
·化学分类学研究 | 第43-51页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51页 |
·分子分类研究 | 第51-55页 |
·嗜盐细菌JSM 076033~T 的多相分类及新种描述 | 第55-60页 |
·菌株分离和培养 | 第55页 |
·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 第55页 |
·G+C 含量、系统发育分析和DNA-DNA 同源性分析 | 第55-56页 |
·化学分类特征 | 第56-57页 |
·菌株JSM 076033~T 分类学地位 | 第57-58页 |
·对新种Jeotgalicoccus marinus sp. nov.的描述 | 第58-60页 |
·中度嗜盐细菌JSM 076056~T 的多相分类及菌种描述 | 第60-66页 |
·菌株分离和培养 | 第60页 |
·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 第60-62页 |
·G+C 含量、系统发育分析和DNA-DNA 同源性分析 | 第62-63页 |
·化学分类特征 | 第63页 |
·菌株JSM 076056~T 分类学地位 | 第63-64页 |
·对新种Pontibacillus halophilus sp. nov.的描述 | 第64-66页 |
·嗜盐细菌JSM 078169~T 的多相分类及新种描述 | 第66-71页 |
·菌株分离和培养 | 第66页 |
·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 第66-67页 |
·G+C 含量、系统发育分析和DNA-DNA 同源性分析 | 第67-68页 |
·化学分类特征 | 第68-69页 |
·菌株JSM 078169~T 分类学地位 | 第69页 |
·对新种Halomonas zhanjiangensis sp. nov.的描述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71-7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 实验中所用培养基的配制 | 第85-88页 |
附录B DNA-DNA 杂交所用试剂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