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碱性介质电化学高级氧化体系活性氧调控及催化氧化基础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引言第19-43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9-20页
    1.2 亚熔盐清洁生产技术第20-24页
        1.2.1 亚熔盐清洁工艺第20-21页
        1.2.2 亚熔盐介质两性金属资源转化第21-24页
    1.3 碱性介质活性氧生成与调控第24-29页
        1.3.1 活性氧量化测定第24-27页
        1.3.2 活性氧调控技术第27-29页
    1.4 高级氧化技术研究现状第29-33页
        1.4.1 臭氧氧化法第30页
        1.4.2 光化学氧化法第30-31页
        1.4.3 湿式氧化法第31页
        1.4.4 芬顿氧化法第31-33页
        1.4.5 电化学氧化法第33页
    1.5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第33-37页
        1.5.1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第33-34页
        1.5.2 电化学高级氧化体系电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4-36页
        1.5.3 电化学高级氧化体系类芬顿金属的转化第36-37页
    1.6 电化学活性氧调控技术的应用第37-39页
    1.7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第39-43页
第2章 碱性介质电化学活性氧的生成及氧化作用机理第43-65页
    2.1 前言第43页
    2.2 技术原理第43-46页
        2.2.1 循环伏安法第43-44页
        2.2.2 计时电流法第44-45页
        2.2.3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第45页
        2.2.4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第45页
        2.2.5 旋转圆盘、环盘电极第45-46页
    2.3 实验部分第46-49页
        2.3.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46-47页
        2.3.2 仪器与设备第47-48页
        2.3.3 实验方法第48-49页
    2.4 碱性介质电化学活性氧的生成第49-58页
        2.4.1 碱性介质中的二电子路径氧还原反应第49-52页
        2.4.2 电化学活性氧的UV-vis光谱研究第52-55页
        2.4.3 不同条件对电化学活性氧的调控第55-58页
    2.5 电化学活性氧催化氧化三价铬的高效转化第58-63页
        2.5.1 三价铬的高效转化第58-61页
        2.5.2 电化学活性氧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研究第61页
        2.5.3 活性氧催化氧化机制研究第61-63页
    2.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3章 异质原子掺杂调控碳材料表面电化学活性氧的生成规律第65-81页
    3.1 前言第65页
    3.2 实验部分第65-69页
        3.2.1 实验试剂第65-66页
        3.2.2 电极材料制备第66页
        3.2.3 仪器与设备第66-67页
        3.2.4 结构表征第67-68页
        3.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8-69页
    3.3 氮掺杂碳毡电极的制备与表征第69-76页
        3.3.1 表面元素分析第69-73页
        3.3.2 结构表征第73-76页
    3.4 氮掺杂碳毡电极表面氧还原性能研究第76-80页
        3.4.1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76-78页
        3.4.2 电化学活性氧生成性能评价第78-80页
    3.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4章 碳基二硫化钼复合电催化材料对电化学活性氧的调控第81-101页
    4.1 前言第81-82页
    4.2 实验部分第82-84页
        4.2.1 实验试剂第82页
        4.2.2 电极材料制备第82-83页
        4.2.3 仪器与设备第83-84页
        4.2.4 分析方法第84页
    4.3 超薄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与氧还原性能研究第84-93页
        4.3.1 结构表征第84-91页
        4.3.2 电化学活性氧生成性能评价第91-93页
    4.4 二硫化钼/碳毡复合电极表面活性氧的生成第93-99页
        4.4.1 结构表征第94-96页
        4.4.2 电化学活性氧生成性能评价第96-99页
    4.5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5章 碱性介质电化学活性氧催化氧化作用下钒的溶出第101-117页
    5.1 前言第101页
    5.2 实验方法第101-104页
        5.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101-102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102-103页
        5.2.3 实验方法第103-104页
    5.3 电化学活性氧催化氧化钒的溶出第104-106页
        5.3.1 电化学活性氧的生成第104-105页
        5.3.2 三氧化二钒溶出行为研究第105-106页
    5.4 三氧化二钒溶出机理分析第106-113页
        5.4.1 阴极吸附-原位氧化机制第106-109页
        5.4.2 电化学活性氧的生成与作用第109-113页
    5.5 电催化反应体系稳定性评价第113-115页
    5.6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6章 碱性介质电化学活性氧作用下砷中毒SCR催化剂的脱砷解毒第117-141页
    6.1 前言第117-119页
    6.2 实验部分第119-122页
        6.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119-120页
        6.2.2 仪器与设备第120-121页
        6.2.3 电化学活性氧脱砷再生方法第121-122页
    6.3 砷中毒SCR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第122-127页
        6.3.1 成分分析第122-124页
        6.3.2 形貌分析第124页
        6.3.3 价态分析第124-127页
    6.4 电化学活性氧作用下砷的溶出第127-131页
        6.4.1 电化学直接氧化砷的溶出第127-128页
        6.4.2 电化学活性氧作用下砷的高效溶出第128-131页
    6.5 电化学活性氧催化氧化脱砷机理分析第131-135页
        6.5.1 活性氧催化氧化脱砷机制第131-133页
        6.5.2 电极表面吸附-原位氧化脱砷机制第133-135页
    6.6 电化学解毒催化剂的重构与再生第135-139页
    6.7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7章 电化学活性氧协同氧化三价砷转化过程研究第141-159页
    7.1 前言第141-142页
    7.2 实验部分第142-147页
        7.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142-143页
        7.2.2 仪器与设备第143-144页
        7.2.3 实验方法第144-147页
    7.3 电化学直接氧化三价砷过程研究第147-149页
    7.4 电化学活性氧协同氧化三价砷过程研究第149-154页
    7.5 五价砷的深度脱除第154-156页
    7.6 能耗分析第156页
    7.7 本章小结第156-159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59-163页
    8.1 结论第159-160页
    8.2 创新点第160-161页
    8.3 展望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9页
致谢第179-18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81-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卟啉催化剂下二氧化破共聚物的合成
下一篇:阴离子效应强化金属萃取分离的界面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