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宁波-舟山港腹地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文献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7页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第17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20页
        2.1.1 港口的概念第20页
        2.1.2 港口—腹地地域系统第20页
    2.2 港腹互动理论第20-24页
        2.2.1 港口发展推动腹地经济快速增长第20-22页
        2.2.2 腹地为港口发展提供经济支撑第22-24页
第三章 宁波—舟山港与腹地的灰色关联分析第24-37页
    3.1 宁波—舟山港发展概况第24页
    3.2 宁波—舟山港腹地区域发展现状第24-31页
        3.2.1 宁波市经济发展现状第25-26页
        3.2.2 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第26-27页
        3.2.3 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第27-28页
        3.2.4 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第28-29页
        3.2.5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第29-30页
        3.2.6 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第30-31页
    3.3 宁波—舟山港腹地灰色关联度分析第31-37页
        3.3.1 灰色关联模型构建第31-34页
        3.3.2 原始数据第34页
        3.3.3 数据预处理第34-35页
        3.3.4 差值矩阵生成第35页
        3.3.5 灰色关联结果分析第35-37页
第四章 腹地对宁波—舟山港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37-50页
    4.1 VAR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第37-39页
        4.1.1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基本概念第37-38页
        4.1.2 对VAR模型的前提条件与滞后期的选择第38-39页
        4.1.3 协整与脉冲响应函数第39页
    4.2 港口与腹地相关性测度指标分析第39-42页
        4.2.1 港口与腹地测度指标的选取原则第40页
        4.2.2 港口与腹地测度指标的确定第40-42页
    4.3 VAR模型实证分析第42-50页
        4.3.1 单位根检验第42页
        4.3.2 协整检验第42-44页
        4.3.3 因果关系检验第44-45页
        4.3.4 VAR模型检验第45-47页
        4.3.5 脉冲响应函数第47-49页
        4.3.6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宁波—舟山港与腹地互动的问题及促进策略第50-53页
    5.1 腹地经济推动宁波—舟山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50-51页
        5.1.1 港腹互动有待加强第50页
        5.1.2 临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50页
        5.1.3 集疏运体系尚需完善第50页
        5.1.4 港口软环境需要优化第50-51页
    5.2 促进宁波—舟山港发展建议第51-53页
        5.2.1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巩固和拓展港口经济腹地第51页
        5.2.2 加速临港产业集聚,加强港腹产业协作第51-52页
        5.2.3 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港口与经济腹地集疏运体系的建设第52页
        5.2.4 加快港口物流发展,优化港口软环境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页
    6.2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致波动性度量与一致风险度量的研究
下一篇:芸芍帕安合剂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其自噬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