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27页 |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2-16页 |
1.1 对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3页 |
1.3 对治疗的认识 | 第13页 |
1.4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第13-14页 |
1.5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现状 | 第14-16页 |
2 西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 第16-21页 |
2.1 自噬与帕金森病 | 第16-18页 |
2.2 帕金森病的治疗现状 | 第18-21页 |
3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7-46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7-28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7页 |
1.2 一般情况 | 第27页 |
1.3 入组标准 | 第27-2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2.1 分组方法 | 第28页 |
2.2 治疗方案 | 第28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28-29页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9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 | 第30-37页 |
3.0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第30页 |
3.1 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情况 | 第30-31页 |
3.2 治疗结果 | 第31-34页 |
3.3 停药后随访有效率 | 第34-35页 |
3.4 UPDRS,NMSS及PDQ-39量表各维度得分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4页 |
4.1 “温肾阳,养肝血”理论渊源 | 第37-41页 |
4.2 芸芍帕安合剂治疗帕金森病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3 试验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43页 |
4.4 不足与展望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6-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1.2 设施与试剂 | 第46页 |
1.3 实验方案 | 第46-47页 |
1.4.统计方法 | 第47页 |
1.5.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8-52页 |
2.1 芸芍帕安合剂对MPTP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 第48-49页 |
2.2 芸芍帕安合剂对MPTP模型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第49-50页 |
2.3 α-Syn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50页 |
2.4 芸芍帕安合剂对经典mTOR依赖通路相关蛋白的作用 | 第50-51页 |
2.5 芸芍帕安合剂对JNK、Bcl-2的影响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4页 |
3.0 研究概述 | 第52页 |
3.1 模型选择及行为学评价 | 第52页 |
3.2 造模结果及中医证候 | 第52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4 结论 | 第54-55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89页 |
附录1 缩略语 | 第56-57页 |
附录2 病例观察表 | 第57-81页 |
附录3 综述 | 第8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