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回采工作面支护论文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动力学特性与控制方法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2-18页
        1.2.1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2-14页
        1.2.2 液压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4-15页
        1.2.3 液压支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5-16页
        1.2.4 液压支架运动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6-17页
        1.2.5 液压支架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7-18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2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研究第19-39页
    2.1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的开采工艺及使用条件第19-21页
        2.1.1 短壁回采工作面的开采工艺第19页
        2.1.2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第19-20页
        2.1.3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的使用条件第20-21页
    2.2 短壁回采工作面围岩结构及力学分析第21-27页
        2.2.1 短壁工作面围岩的结构模型第21-22页
        2.2.2 传递岩梁所受载荷分析第22-23页
        2.2.3 煤柱的平均应力荷载分析第23-25页
        2.2.4 回采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的规律分析第25-26页
        2.2.5 短壁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第26-27页
    2.3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与顶板围岩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分析第27-34页
        2.3.1 围岩的力学模型与支架工作阻力确定第27-31页
        2.3.2 工作阻力与围岩载荷的关系第31-32页
        2.3.3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第32-34页
    2.4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与底板围岩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分析第34-37页
        2.4.1 行走装置的结构特点第35页
        2.4.2 履带的接地比压分析第35-36页
        2.4.3 逃逸工况下的行走阻力分析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3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动力学特性分析第39-48页
    3.1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的动力学研究概述第39-40页
    3.2 支护状态下的动力学模型建立第40-43页
    3.3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43-47页
        3.3.1 简谐载荷作用下顶梁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44-45页
        3.3.2 冲击载荷作用下油缸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4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运动学特性分析第48-60页
    4.1 行走装置运动学分析第48-52页
        4.1.1 直线行走状态下的运动学分析第50页
        4.1.2 原地转向状态下的运动学分析第50-51页
        4.1.3 不同速度转向状态下的运动学分析第51-52页
    4.2 支架部分运动学分析第52-57页
        4.2.1 自由度分析第52-53页
        4.2.2 矢量环模型建立第53-54页
        4.2.3 运动学正解数学模型建立第54-56页
        4.2.4 运动学逆解数学模型建立第56-57页
    4.3 运动学仿真分析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控制方法研究第60-71页
    5.1 液压系统模型建立第60-62页
        5.1.1 立柱油缸液压系统模型的建立第60-61页
        5.1.2 液压系统仿真分析第61-62页
    5.2 系统控制算法研究第62-67页
        5.2.1 PID控制算法研究第62-64页
        5.2.2 模糊PID控制算法研究第64页
        5.2.3 两种控制算法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64-67页
    5.3 联合仿真分析第67-70页
        5.3.1 当各缸受力不同时系统仿真分析第67-68页
        5.3.2 当各个缸安装有误差时系统仿真分析第68-69页
        5.3.3 当二级缸换级时系统仿真分析第69页
        5.3.4 当立柱油缸发生偏载时系统仿真分析第69-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72页
    6.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第76-77页
作者简历第77-7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掘岩机迈步行走的振动分析与顺应性控制研究
下一篇:采煤机行星减速器动力学与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