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枝叶生长与光合监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2页 |
1.2 树木生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单木生长监测技术 | 第12-14页 |
1.2.2 枝叶生长监测技术 | 第14-15页 |
1.3 树木光合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1 气体交换参数的监测 | 第15-16页 |
1.3.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监测 | 第16-17页 |
1.3.3 叶绿素的动态监测 | 第17页 |
1.4 环境因子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1.5.2 本文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 材料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3页 |
2.2.1 新枝加长生长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2.2 新枝叶面积测定 | 第20页 |
2.2.3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2.2.4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测定 | 第21页 |
2.2.5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21页 |
2.2.6 环境因子测定 | 第21页 |
2.2.7 数据处理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37页 |
3.1 环境指标的变化分析 | 第23-24页 |
3.2 白桦枝叶生长与光合指标的季节性变化分析 | 第24-28页 |
3.3 关键指标的筛选 | 第28-30页 |
3.3.1 指标的曲线拟合 | 第28-30页 |
3.3.2 指标的回报检验 | 第30页 |
3.4 环境因子对关键指标的影响 | 第30-34页 |
3.5 关键指标的监测频率分析 | 第34-3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7-40页 |
4.1 结论 | 第37-39页 |
4.2 讨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