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荞麦论文

荞麦MAT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文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25页
    1.1 MATE基因家族第17-19页
        1.1.1 转运蛋白概述第17页
        1.1.2 MATE基因家族概述第17-18页
        1.1.3 MATE转运蛋白的结构第18页
        1.1.4 植物中MATE转运蛋白的功能第18-19页
    1.2 黄酮类化合物第19-21页
        1.2.1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第19页
        1.2.2 原花青素第19-20页
        1.2.3 原花青素的合成第20-21页
        1.2.4 原花青素前体的转运第21页
    1.3 荞麦第21-24页
        1.3.1 荞麦概述第21页
        1.3.2 荞麦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第21页
        1.3.3 荞麦中的原花青素第21-23页
        1.3.4 荞麦的耐 Al 特性第23-24页
    1.4 研究目的和拟解决的问题第24-25页
第二章 荞麦中MATE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5-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2.1.1 植物材料第25页
        2.1.2 主要试剂第25页
        2.1.3 主要仪器第25-26页
        2.1.4 荞麦叶片总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第26页
        2.1.5 荞麦MATE全长cDNA克隆第26页
        2.1.6 荞麦MATE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6-2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7-32页
        2.2.1 荞麦MATE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7-28页
        2.2.2 荞麦FeTT12和FeMATE3的系统进化与同源分析第28-32页
    2.3 讨论第32-35页
        2.3.1 荞麦MATE序列特征第32-33页
        2.3.2 FeMATE3可能与荞麦的Al离子胁迫相关第33页
        2.3.3 FeTT12可能参与荞麦中原花青素的累积第33-35页
第三章 Fett12基因的表达分析与荞麦原花青素、儿茶素和芦丁的测定第35-4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3.1.1 植物材料第35页
        3.1.2 主要试剂第35页
        3.1.3 主要仪器第35-36页
        3.1.4 荞麦基因组DNA提取第36页
        3.1.5 Fett12基因扩增第36页
        3.1.6 RNA提取和cDNA合成第36页
        3.1.7 qRT-PCR第36页
        3.1.8 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第36-37页
        3.1.9 儿茶素和芦丁的含量测定第3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3.2.1 Fett12基因的结构特征第37-38页
        3.2.2 荞麦Fett12在甜荞和苦荞中的表达模式第38页
        3.2.3 荞麦不同组织中PAs的含量测定第38-39页
        3.2.4 荞麦中儿茶素和芦丁的含量测定第39-40页
    3.3 讨论第40-43页
        3.3.1 各物种tt12的基因结构第40页
        3.3.2 Fett12基因在荞麦中的表达量第40-41页
        3.3.3 Fett12基因可能参与荞麦中原花青素的累积第41页
        3.3.4 黄酮类化合物在甜荞和苦荞中含量的差异第41-43页
第四章 FeTT12蛋白在烟草中的亚细胞定位第43-4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4.1.1 植物材料第43页
        4.1.2 菌株和质粒第43页
        4.1.3 主要试剂第43页
        4.1.4 主要仪器第43-44页
        4.1.5 载体构建第44页
        4.1.6 载体转化农杆菌第44页
        4.1.7 乙酰丁香酮(AS)侵染缓冲液配制第44-4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4.2.1 植物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45页
        4.2.2 PCAMBIA1304-FeTT12重组质粒的鉴定第45-46页
        4.2.3 FeTT12亚细胞定位第46-47页
    4.3 讨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层微生物生产甲烷及其物种DNA Marker的制备和应用
下一篇:多形拟杆菌α-L-鼠李糖苷酶资源挖掘及其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