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1.1 微生物增产煤层气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7-18页 |
1.1.1 煤层气简介 | 第17页 |
1.1.2 国外微生物增产煤层气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7-18页 |
1.1.3 国内微生物增产煤层气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8页 |
1.2 微生物增产煤层气的潜在方法 | 第18-19页 |
1.2.1 微生物刺激 | 第18页 |
1.2.2 微生物强化 | 第18页 |
1.2.3 增加微生物与煤基质的接触面积 | 第18-19页 |
1.2.4 增加煤基质的生物利用率 | 第19页 |
1.3 煤层气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1 煤层气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历史 | 第19页 |
1.3.2 煤层气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煤层产甲烷微生物的培养、产气及宏基因组学分析 | 第25-35页 |
2.1 前言 | 第2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2.2.1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2.2.3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2.2.4 煤层产甲烷微生物菌群的培养及产气 | 第26页 |
2.2.5 微生物总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6页 |
2.2.6 宏基因组测序和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26-33页 |
2.3.1 无机氮源NH4Cl的补加对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2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宏基因组测序 | 第27-28页 |
2.3.3 宏基因组测序预测基因的功能注释 | 第28页 |
2.3.4 宏基因组测序预测基因的物种注释及其多样性分析 | 第28-30页 |
2.3.5 宏基因组测序预测基因的KEGG代谢通路分析 | 第30-31页 |
2.3.6 宏基因组测序预测基因的氮代谢分析 | 第31-33页 |
2.4 小结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煤地质环境细菌物种的DNAMarker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第35-47页 |
3.1 前言 | 第35-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3.2.1 供试材料 | 第36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3.2.4 微生物总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6页 |
3.2.5 16SrRNA基因V3区片段的一次、二次PCR扩增 | 第36-37页 |
3.2.6 DGGE分析 | 第37页 |
3.2.7 16SrRNA基因V3区片段的三次PCR扩增 | 第37-38页 |
3.2.8 TA克隆转化 | 第38页 |
3.2.9 筛选阳性克隆 | 第38页 |
3.2.10 PCR-DGGE验证 | 第38页 |
3.2.11 煤地质环境细菌物种DNAMarker的制备 | 第38-39页 |
3.2.12 煤地质环境细菌物种DNAMarker的应用 | 第39页 |
3.3 结果 | 第39-45页 |
3.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9页 |
3.3.2 16SrRNA基因V3区片段的一次、二次PCR扩增 | 第39-40页 |
3.3.3 DGGE分析 | 第40页 |
3.3.4 16SrRNA基因V3区片段的三次PCR扩增 | 第40页 |
3.3.5 TA阳性克隆子的筛选 | 第40-41页 |
3.3.6 PCR-DGGE验证 | 第41-42页 |
3.3.7 煤地质环境细菌物种DNAMarker的制备 | 第42页 |
3.3.8 煤地质环境细菌物种DNAMarker的应用 | 第42-45页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煤地质环境古菌物种的DNAMarker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第47-57页 |
4.1 前言 | 第4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4.2.1 供试材料、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7页 |
4.2.2 微生物总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7-48页 |
4.2.3 16SrRNA基因V3-V4区片段的一次、二次PCR扩增 | 第48页 |
4.2.4 DGGE分析 | 第48页 |
4.2.5 16SrRNA基因V3-V4区片段的三次PCR扩增 | 第48页 |
4.2.6 TA克隆转化 | 第48页 |
4.2.7 筛选阳性克隆 | 第48-49页 |
4.2.8 PCR-DGGE验证 | 第49页 |
4.2.9 煤地质环境古菌物种DNAMarker的制备 | 第49页 |
4.2.10 煤地质环境古菌物种DNAMarker的应用 | 第49页 |
4.3 结果 | 第49-54页 |
4.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9页 |
4.3.2 16SrRNA基因V3-V4区片段的一次、二次PCR扩增 | 第49-50页 |
4.3.3 DGGE分析 | 第50页 |
4.3.4 16SrRNA基因V3-V4区片段的三次PCR扩增 | 第50页 |
4.3.5 TA阳性克隆子的筛选 | 第50-51页 |
4.3.6 PCR-DGGE验证 | 第51-52页 |
4.3.7 煤地质环境古菌物种DNAMarker的制备 | 第52-53页 |
4.3.8 煤地质环境古菌物种DNAMarker的应用 | 第53-54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