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与风险控制--基于汉鼎宇佑的案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9-10页
    1.3 预期贡献与不足第10-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20页
    2.1 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概念第11-12页
        2.1.1 内部资本市场的定义第11页
        2.1.2 集团化运作的定义第11-12页
    2.2 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基础第12-13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2页
        2.2.2 交易成本理论第12-13页
        2.2.3 委托代理理论第13页
        2.2.4 协同效应理论第13页
    2.3 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第13-18页
        2.3.1 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论第14-15页
        2.3.2 内部资本市场无效论第15页
        2.3.3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测算方法第15-17页
        2.3.4 内部资本市场研究框架第17-18页
    2.4 内部资本市场的风险控制第18-20页
        2.4.1 内部资本市场与财务风险第18页
        2.4.2 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的研究方法第18-20页
3 汉鼎宇佑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第20-42页
    3.1 汉鼎宇佑案例背景第20-24页
        3.1.1 汉鼎宇佑集团基本情况第20页
        3.1.2 汉鼎系发展扩张情况第20-24页
    3.2 汉鼎宇佑内部资本市场的环境与主体第24-27页
        3.2.1 汉鼎内部资本市场的环境分析第24-26页
        3.2.2 汉鼎内部资本市场的主体分析第26-27页
    3.3 汉鼎宇佑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与效率第27-33页
        3.3.1 汉鼎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第28页
        3.3.2 汉鼎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情况第28-31页
        3.3.3 汉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第31-33页
    3.4 汉鼎宇佑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过程第33-42页
        3.4.1 汉鼎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第33-39页
        3.4.2 汉鼎内部资本市场的战略布局第39-42页
4 汉鼎宇佑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经济后果第42-49页
    4.1 汉鼎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财务绩效第42-47页
        4.1.1 盈利能力分析第43-44页
        4.1.2 偿债能力分析第44-45页
        4.1.3 营运能力分析第45-46页
        4.1.4 创现能力分析第46-47页
    4.2 汉鼎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市场反应第47-49页
        4.2.1 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第47-48页
        4.2.2 市盈率分析第48-49页
5 汉鼎宇佑内部资本市场的风险控制第49-58页
    5.1 汉鼎宇佑应用Z-Score模型的风险控制研究第49-53页
        5.1.1 Z-Score模型的研究方法第49-50页
        5.1.2 Z-Score模型的修正与应用分析第50-53页
    5.2 汉鼎宇佑应用F分数判别模型的风险控制研究第53-56页
        5.2.1 F分数判别模型的研究方法第53-54页
        5.2.2 F分数判别模型的修正与应用分析第54-56页
    5.3 汉鼎宇佑财务正常的原因分析第56-58页
6 结论与建议第58-60页
    6.1 研究结论第58页
    6.2 政策建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研究--以首创股份污水处理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
下一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解决新三板公司资金需求研究--以普金科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