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0-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12-13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1.1 PPP与资产证券化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2.1.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4-15页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16页 |
2.1.4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2.1 PPP模式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2.2 资产证券化模式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2.3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3 PPP与资产证券化介绍 | 第21-37页 |
3.1 PPP模式分类、运作流程以及现存困境 | 第21-26页 |
3.1.1 PPP模式分类 | 第21-22页 |
3.1.2 PPP运作流程 | 第22-23页 |
3.1.3 我国PPP模式现存困境 | 第23-26页 |
3.2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分析 | 第26-32页 |
3.2.1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3.2.2 PPP模式资产证券化可行性 | 第28-30页 |
3.2.3 PPP资产证券化与其他资产证券化的差别 | 第30-32页 |
3.3 PPP资产证券化运作要点 | 第32-37页 |
3.3.1 运作主体 | 第32-33页 |
3.3.2 运作流程 | 第33-34页 |
3.3.3 运作关键点 | 第34-37页 |
4 案例介绍 | 第37-49页 |
4.1 案例研究的背景 | 第37-41页 |
4.1.1 政策背景 | 第37-38页 |
4.1.2 企业介绍与PPP项目背景 | 第38-41页 |
4.2 首创股份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 第41-48页 |
4.2.1 基础资产分析 | 第41-42页 |
4.2.2 交易结构 | 第42-43页 |
4.2.3 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 | 第43-46页 |
4.2.4 信用增级设计 | 第46-48页 |
4.3 发行结果 | 第48-49页 |
5 案例分析 | 第49-71页 |
5.1 首创股份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 第49-56页 |
5.1.1 PPP项目占用大量资金 | 第49-50页 |
5.1.2 财务特征决定 | 第50-55页 |
5.1.3 商业模式转变 | 第55-56页 |
5.2 证券化成功运作的前提 | 第56-64页 |
5.2.1 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稳定 | 第56-62页 |
5.2.2 发起人自身能力强、信誉度高 | 第62-63页 |
5.2.3 项目符合政策约束条件 | 第63-64页 |
5.3 证券化的影响与效应 | 第64-65页 |
5.3.1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 第64页 |
5.3.2 加速资本的周转 | 第64页 |
5.3.3 树立市场创新的形象 | 第64-65页 |
5.4 潜在风险分析与防范 | 第65-68页 |
5.4.1 基础资产源风险 | 第65-66页 |
5.4.2 与资产支持证券相关的风险 | 第66-67页 |
5.4.3 与专项计划管理相关的风险 | 第67页 |
5.4.4 其他风险 | 第67-68页 |
5.5 案例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68-71页 |
5.5.1 缺乏外部增信方式 | 第68-69页 |
5.5.2 地方政府履约风险较大 | 第69-71页 |
6 案例启示与建议 | 第71-77页 |
6.1 企业操作与运营层面 | 第71-74页 |
6.1.1 选取优质PPP项目 | 第71-73页 |
6.1.2 PPP资产证券化项目合理设计 | 第73-74页 |
6.1.3 项目发起人和原始权益人增强自身能力 | 第74页 |
6.2 政策制定与改进层面 | 第74-77页 |
6.2.1 健全PPP相关法律法规 | 第75页 |
6.2.2 完善破产隔离机制 | 第75页 |
6.2.3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基础资产的标准 | 第75-76页 |
6.2.4 规范中介服务机构 | 第76-77页 |
7 结论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