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1-13页 |
1.3 新时代背景下驻厂监造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课题目标 | 第14-16页 |
第2章 基础理论和概念 | 第16-19页 |
2.1 汽轮机通流部分介绍 | 第16-17页 |
2.1.1 影响通流效率的因素 | 第16页 |
2.1.2 提高通流效率的措施 | 第16-17页 |
2.2 制造业过程(工序)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2.2 影响因素 | 第17页 |
2.2.3 过程质量的控制方法 | 第17-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汽轮机通流改造工程介绍 | 第19-27页 |
3.1 项目概况及改造前现状 | 第19-20页 |
3.2 原机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3.2.1 原机组通流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3.2.2 原机组制造、安装及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3.2.3 原机组经济性评价指标 | 第21页 |
3.3 汽轮机通流改造方案 | 第21-25页 |
3.3.1 改造目标 | 第21-22页 |
3.3.2 汽轮机通流改造原则 | 第22页 |
3.3.3 通流改造技术方案 | 第22-25页 |
3.4 改造效果分析 | 第25-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通流改造汽轮机设备制造监理 | 第27-36页 |
4.1 设备监造的目的 | 第27页 |
4.2 设备监造的依据和参考标准 | 第27-28页 |
4.2.1 设备监造工作引用和参考标准 | 第27页 |
4.2.2 设备监造工作的依据 | 第27-28页 |
4.3 设备监造内容 | 第28-31页 |
4.3.1 质量控制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4.3.2 进度控制主要内容 | 第29页 |
4.3.3 协助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4.3.4 合同管理与协调的主要内容 | 第30页 |
4.3.5 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4.3.6 协助催交设计文件资料交付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31页 |
4.4 设备监造方法 | 第31-34页 |
4.4.1 质量见证方式 | 第31页 |
4.4.2 质量见证时间的确定 | 第31-32页 |
4.4.3 质量见证的要求 | 第32页 |
4.4.4 质量见证点的抽样原则 | 第32-33页 |
4.4.5 可实施质量见证的必备条件 | 第33-34页 |
4.5 设备监造工作实施程序及注意事项 | 第34-35页 |
4.5.1 前期工作 | 第34页 |
4.5.2 设备监理现场工作 | 第34-3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汽轮机通流设备制造监理实践 | 第36-52页 |
5.1 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节点 | 第36-38页 |
5.1.1 转子加工工艺流程 | 第36-37页 |
5.1.2 汽缸加工工艺流程 | 第37页 |
5.1.3 积木块总装工艺流程 | 第37-38页 |
5.2 设备监造质量见证及监检项目 | 第38-41页 |
5.2.1 设备监造见证项目 | 第38-40页 |
5.2.2 设备监造监检项目 | 第40-41页 |
5.3 设备监造过程综述 | 第41-50页 |
5.3.1 汽缸监造综述 | 第41-42页 |
5.3.2 隔板监造综述 | 第42-43页 |
5.3.3 转子监造综述 | 第43-45页 |
5.3.4 动叶片和静叶片监造综述 | 第45-46页 |
5.3.5 高温螺栓监造综述 | 第46-47页 |
5.3.6 汽轮机总装 | 第47-50页 |
5.4 监造阶段发现的问题和处理 | 第50-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通流改造后机组性能评价 | 第52-54页 |
6.1 试验目的 | 第52页 |
6.2 试验内容 | 第52-53页 |
6.3 试验标准及基准 | 第53页 |
6.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页 |
6.5 结论 | 第53-54页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