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论国民党军大别山游击战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2-29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4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6页
        1.2.1 国内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5-24页
        1.2.2 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第24-25页
        1.2.3 目前研究的不足第25-26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第26-29页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6-27页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7页
        1.3.3 本文的创新点第27-29页
第2章 国民党军大别山游击战的准备第29-49页
    2.1 国民党军大别山游击战正式开启前的理论准备第29-35页
        2.1.1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游击战理论的萌芽第29-33页
        2.1.2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抗日游击战思想的发展与成熟第33-35页
    2.2 国民党军大别山游击战正式开启前的实践准备第35-49页
        2.2.1 在大别山开展游击战的军事准备第35-42页
        2.2.2 李宗仁主政安徽时提供的政治准备第42-45页
        2.2.3 财政改革提供的物质准备第45-46页
        2.2.4 各级动员委员会提供的组织准备第46-49页
第3章 国民党军大别山游击战的开创、发展和坚持第49-67页
    3.1 国民党军大别山游击战的开创第49-57页
        3.1.1 开创期第一阶段第49-54页
        3.1.2 开创期第二阶段第54-57页
    3.2 国民党军大别山游击战的发展和坚持第57-67页
        3.2.1 独立地对日军的游击作战第57-62页
        3.2.2 策应正面战场的系列作战第62-67页
第4章 对国民党军大别山游击战的分析第67-81页
    4.1 对国民党军大别山游击战的评价第67-73页
        4.1.1 值得肯定之处第67-70页
        4.1.2 不足之处第70-73页
    4.2 国民党军大别山游击战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原因第73-81页
        4.2.1 成熟的抗日游击战理论的指导第73-75页
        4.2.2 比较重视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第75-81页
结束语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88-89页
附录第89-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当代油画艺术平面化形式语言探索
下一篇: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