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绩效研究

摘要第10-11页
英文摘要第11-12页
1 引言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0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19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1 研究主要内容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3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9页
    2.1 相关概念第23-24页
        2.1.1 稻米营销第23页
        2.1.2 稻米企业第23-24页
        2.1.3 稻米企业营销绩效第24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4-28页
        2.2.1 4P营销理论第24-25页
        2.2.2 农业产业链理论第25-26页
        2.2.3 规模经济理论第26-27页
        2.2.4 交易费用理论第27-28页
        2.2.5 博弈论第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9-43页
    3.1 五常市稻米生产加工现状第29-33页
    3.2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现状第33-39页
        3.2.1 五常市稻米企业销量现状第33-34页
        3.2.2 五常市稻米企业品牌现状第34页
        3.2.3 价格现状第34-36页
        3.2.4 五常市稻米营销模式现状第36-37页
        3.2.5 五常市稻米企业销售渠道现状第37-39页
    3.3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第39-42页
        3.3.1 五常市稻米企业品牌杂乱第39页
        3.3.2 五常市稻米企业销售终端定位不明确第39-40页
        3.3.3 五常市稻米企业产品缺乏价格竞争优势第40页
        3.3.4 五常市稻米营销参与主体利益分配不合理第40-41页
        3.3.5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能力薄弱第41页
        3.3.6 市场监管存在漏洞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绩效静态评价第43-69页
    4.1 评价方法与模型的选取第43-46页
        4.1.1 评价方法的选取第43-44页
        4.1.2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44-46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6-51页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第46页
        4.2.2 评价指标设计第46-48页
        4.2.3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第48-51页
    4.3 数据来源第51-52页
    4.4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绩效静态评价结果第52-65页
    4.5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绩效静态评价结果分析第65-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5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绩效动态评价第69-80页
    5.1 评价方法与模型的选取第69-71页
        5.1.1 评价方法的选取第69-70页
        5.1.2 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建立第70-71页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的选取第71-75页
    5.3 数据来源第75页
    5.4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绩效动态评价结果第75-79页
    5.5 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绩效动态评价结果分析第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 提升五常市稻米企业营销绩效的对策建议第80-83页
    6.1 明确五常稻米销售终端市场定位第80页
    6.2 应实行有效的品牌整合和管理第80-81页
    6.3 优化营销资源配置第81页
    6.4 实现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协调第81-82页
    6.5 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第82页
    6.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7 结论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附录第89-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防泄漏磁流变脂阻尼器的研发、试验与力学模型
下一篇:铁路多站点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