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2.1 水库对水文物理过程的影响 | 第11-13页 |
1.2.2 水库对生地要素输移过程的影响 | 第13页 |
1.2.3 三峡水库干支流交汇过程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4 三峡水库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 | 第19-2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三峡库区简介 | 第19-21页 |
2.2.1 库区简介 | 第19-20页 |
2.2.2 三峡库区水环境特征 | 第20-21页 |
2.3 大宁河流域概况 | 第21-22页 |
2.3.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1页 |
2.3.2 大宁河流域水环境介绍 | 第21-22页 |
2.4 采样与分析测试方法 | 第22-26页 |
2.4.1 采样点布设 | 第22-24页 |
2.4.2 常量离子测试方法 | 第24页 |
2.4.3 氢氧同位素测试方法 | 第24-25页 |
2.4.4 干流倒灌系数的计算 | 第25页 |
2.4.5 硝态氮的贡献率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5 数字模拟方法 | 第26-27页 |
2.5.1 EFDC模型简介 | 第26页 |
2.5.2 模拟结果评估方法 | 第26-27页 |
第3章 三峡水库干、支流水文水质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 第27-39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三峡水库主库区干流来水特征解析 | 第27-32页 |
3.2.1 干流水文特征 | 第27-29页 |
3.2.2 干流水质变化特征 | 第29-32页 |
3.3 大宁河上游来水特征分析 | 第32-37页 |
3.3.1 大宁河上游水文特征解析 | 第32-34页 |
3.3.2 大宁河水质变化特征 | 第34-37页 |
3.4 干、支流水质特征差异性分析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氢氧同位素示踪典型运行期干、支流交汇特征 | 第39-52页 |
4.1 引言 | 第39-41页 |
4.2 蓄水期水文水动力交汇特征解析 | 第41-42页 |
4.3 蓄水期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水团交汇过程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4.3.1 干、支流氢氧同位素特征 | 第42-43页 |
4.3.2 干、支流水团贡献特征 | 第43-45页 |
4.4 蓄水期常量离子结果解析 | 第45-48页 |
4.4.1 常量离子分布特征 | 第45-46页 |
4.4.2 水团交汇特征 | 第46-48页 |
4.5 高水位运行期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48-51页 |
4.5.1 干、支流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48-49页 |
4.5.2 龙门断面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 | 第49-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大宁河回水区不同运行期干支流交汇特征模拟 | 第52-98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模拟范围及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5.3 水动力模型验证 | 第53-62页 |
5.3.1 边界条件 | 第53页 |
5.3.2 参数率定 | 第53-55页 |
5.3.3 水位验证 | 第55-57页 |
5.3.4 流速验证 | 第57-62页 |
5.4 水质模型验证 | 第62-74页 |
5.4.1 边界条件 | 第62页 |
5.4.2 参数率定 | 第62-63页 |
5.4.3 菜籽坝断面验证结果 | 第63-68页 |
5.4.4 龙门断面验证结果 | 第68-74页 |
5.5 水量贡献特征分析 | 第74-80页 |
5.5.1 不同运行期的流量变化特征 | 第74-76页 |
5.5.2 不同运行期的水量贡献特征 | 第76-80页 |
5.6 水动力变化特征分析 | 第80-92页 |
5.6.1 不同运行期的流速变化特征 | 第80-86页 |
5.6.2 不同运行期大宁河回水区水龄变化特征 | 第86-92页 |
5.7 水质影响分析 | 第92-95页 |
5.7.1 不同运行期干流营养盐的贡献格局 | 第92-93页 |
5.7.2 大宁河回水区水质分布特征 | 第93-95页 |
5.8 干流倒灌影响因素分析 | 第95-96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8-100页 |
6.1 结论 | 第98-99页 |
6.2 建议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