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一) 关于院舍照料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二) 关于社会救助老人服务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三) 关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四) 关于老年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 院舍照料 | 第16-17页 |
(二) 社会救助老人 | 第17页 |
(三) 幸福感 | 第17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7-18页 |
(二) 心理社会理论 | 第18-19页 |
(三) 生态系统理论 | 第19页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三) 幸福感测量方式 | 第20-21页 |
第二章 D院“共享阳光”服务下社会救助老人幸福感实证探究 | 第21-39页 |
一、D院“共享阳光”项目实施现状 | 第21-31页 |
(一) 项目基本情况 | 第21-23页 |
(二) 项目实施情况 | 第23-31页 |
二、社工介入幸福感提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1-34页 |
(一) 必要性分析 | 第31-33页 |
(二) 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三、D院社会救助老人幸福感提升的方法分析 | 第34-37页 |
(一) 进行典型个案服务 | 第34-35页 |
(二) 组织小组活动 | 第35-36页 |
(三) 运营“共享阳光”社区项目 | 第36-37页 |
四、社会工作介入幸福感提升的服务成效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院舍照料下社会救助老人幸福感提升存在的问题 | 第39-46页 |
一、救助政策有待优化 | 第39-40页 |
(一) 社会救助政策延续传统救助方式 | 第39页 |
(二) 社会救助政策结构设定不合理 | 第39-40页 |
二、社会救助老人需求差异大 | 第40-41页 |
三、项目实施成效不明显 | 第41-42页 |
四、多位协调联动能力差 | 第42-43页 |
五、院舍岗位设置不合理 | 第43-44页 |
六、家庭及同辈支持网络脆弱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五+”模式下社会救助老人院舍照料幸福感提升研究建议 | 第46-54页 |
一、完善救助政策,促进政府职能服务转型 | 第46-47页 |
二、提升服务品质,加快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发展 | 第47-48页 |
三、建立地域归属,充分利用救助老人所在地资源 | 第48-49页 |
四、转变照料理念,努力形成全方位院舍照料体系 | 第49-50页 |
五、加强融入引导,构建同辈群体社会支持网络 | 第50-51页 |
六、做好社工介入,发挥社工统筹协调作用 | 第51-54页 |
(一) 链接多方资源,服务社会救助老人 | 第51-52页 |
(二) 做好社工介入,提升老人生活幸福感 | 第52页 |
(三) 协调多位主体,建立联合支持网络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一: 综合幸福问卷(参考) | 第59-61页 |
附录二: 测评问卷 | 第61-66页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