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钙钛矿氧化物外延薄膜的微观结构调控与同步辐射表征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3页
    1.1 强关联电子学的物理背景第12-13页
    1.2 凝聚态物理中的金属绝缘体转变第13-14页
    1.3 金属绝缘体转变的物理机制第14-15页
        1.3.1 Wilson转变第14页
        1.3.2 Mott转变第14页
        1.3.3 Peierls转变第14-15页
        1.3.4 Anderson转变第15页
    1.4 稀土钙钛矿镍酸盐ReNi03第15-25页
        1.4.1 ReNiO_3的结构特点与物理特性第15-17页
        1.4.2 ReNiO_3中的金属绝缘体转变第17-20页
        1.4.3 NdNiO_3的研究背景第20-25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3页
第二章 外延薄膜的微观结构表征第33-59页
    2.1 外延薄膜结构的X射线表征技术第33-40页
        2.1.1 X射线衍射原理第33-36页
        2.1.2 同步辐射X射线表面衍射技术第36-40页
    2.2 钙钛矿氧化物中的八面体旋转及其定量拟合方法第40-56页
        2.2.1 八面体旋转的经典分类-Glaz notation第42-45页
        2.2.2 常见的八面体旋转定量表征方法第45-50页
        2.2.3 X射线衍射半指数峰强度拟合八面旋转角度方法第50-56页
    2.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第三章 NiO_6八面体旋转梯度变化与NNO物性关联研究第59-76页
    3.1 NNO超薄膜中的结构与MIT关联第59-60页
    3.2 超薄NNO外延薄膜的制备、电学测试与结构表征第60-64页
        3.2.1 NdNiO_3薄膜制备第60-61页
        3.2.2 超薄NNO薄膜的电输运测试第61-62页
        3.2.3 超薄NNO薄膜的结构表征第62-64页
    3.3 NNO八面体旋转模式的实验判断第64-66页
    3.4 超薄NNO薄膜中原子位置的定量拟合第66-72页
        3.4.1 NNO半指数峰强度分布的模拟第66-69页
        3.4.2 优化后的八面体旋转半指数峰强度拟合第69-72页
    3.5 拟合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2-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四章 同步辐射定量表征SrRuO_3、La_(0.67)Sr_(0.33)MnO_3薄膜中的八面体旋转第76-89页
    4.1 界面八面体旋转调控SrRuO_3外延薄膜的结构与物性第76-81页
        4.1.1 背景与研究动机第76页
        4.1.2 项目设计与实验表征第76-79页
        4.1.3 拟合结果与讨论第79-81页
    4.2 PbZr_(0.52)Ti_(0.48)O_3/La_(0.67)Sr_(0.33)MnO_3薄膜异质结中厚度控制的微观结构变化第81-86页
        4.2.1 背景与研究动机第81页
        4.2.2 项目设计与实验表征第81-84页
        4.2.3 LSMO薄膜拟合结果与讨论第84-86页
    4.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第五章 钙钛矿氧化物外延薄膜的离子调控与同步辐射表征第89-108页
    5.1 NNO/NGO (110)外延薄膜的离子液体调控与原位表征第89-98页
        5.1.1 ILG调控的背景介绍第89-90页
        5.1.2 NNO外延薄膜离子液体调控的实验表征第90-94页
        5.1.3 离子液体调控效果与讨论第94-97页
        5.1.4 ILG调控NNO外延薄膜小结第97-98页
    5.2 高通量X光驱动SrCoO_(2.5)薄膜相转变第98-104页
        5.2.1 XRIM原位观测高通量X射线诱导SCO相转变第99-101页
        5.2.2 Nano-XRD原位研究X射线诱导SCO相转变动态过程第101-104页
        5.2.3 高通量X光驱动SCO相转变小结第104页
    5.3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08-110页
    6.1 论文总结第108-109页
    6.2 机遇与展望第109-11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学术活动第110-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临床步态分析的足部姿态与多轴地面反作用力测量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原动机工作点调节的复合缸液压举升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