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2.1 人工气候控制试验 | 第26-34页 |
2.2 冬小麦低温灾害指标构建方法 | 第34-35页 |
2.3 冬小麦可种植界限和低温灾害频率研究方法 | 第35页 |
2.4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低温强度对冬小麦死亡率的影响 | 第36-52页 |
3.1 越冬初期低温强度对冬小麦死亡率的影响 | 第36-44页 |
3.2 冬小麦起身-拔节阶段低温强度对死亡率的影响 | 第44-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隆冬期低温日数对冬小麦死亡率和产量的影响 | 第52-78页 |
4.1 冬小麦冬前生长和抗寒锻炼阶段气温和日照时数 | 第52-53页 |
4.2 不同品种冬小麦对低温持续日数的抗冻能力分析 | 第53-68页 |
4.3 隆冬期冻害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68-71页 |
4.4 隆冬期低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日数对冬小麦死亡率和产量的综合影响 | 第71-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8页 |
第五章 冬小麦低温灾害指标构建 | 第78-94页 |
5.1 隆冬期冬小麦冻害极端最低温度指标 | 第78-87页 |
5.2 隆冬期冬小麦冻害低温日数指标 | 第87-90页 |
5.3 越冬初期冬小麦冻害极端最低温度指标 | 第90-91页 |
5.4 冬小麦起身-拔节阶段霜冻指标 | 第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第六章 中国不同冬春性小麦可种植界限和低温灾害的变化 | 第94-108页 |
6.1 中国不同冬春性小麦可种植界限和可种植区域变化特征 | 第94-102页 |
6.2 冬小麦冬季长寒型冻害时空变化特征 | 第102-104页 |
6.3 冬小麦拔节期霜冻时空变化特征 | 第104-105页 |
6.4 华北地区冬小麦冬季长寒型冻害和拔节期霜冻时空变化特征 | 第105-10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08-11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8-110页 |
7.2 研究创新点 | 第110页 |
7.3 讨论与研究展望 | 第110-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作者简介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