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一、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来源及国内外立法规定 | 第13-20页 |
| (一) 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来源 | 第13-16页 |
| 1. 获利报偿理论 | 第13页 |
| 2. 危险责任理论 | 第13-14页 |
| 3. 社会成本理论 | 第14-15页 |
| 4. 信赖关系理论 | 第15-16页 |
| (二) 安全保障义务的产生和发展 | 第16-17页 |
| (三) 国内外关于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立法规定 | 第17-20页 |
| 1. 国外主要国家有关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 | 第17-19页 |
| 2. 我国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法规 | 第19-20页 |
| 二、我国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与性质 | 第20-28页 |
| (一) 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 第20-24页 |
| 1. 物业管理确定安全保障义务所考虑的因素 | 第20-22页 |
| 2. 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 第22-24页 |
| (二) 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 | 第24-28页 |
| 1. 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积极的作为义务 | 第24-25页 |
| 2.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需承担的是过错责任 | 第25-26页 |
| 3. 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性质的认定 | 第26-28页 |
| 三、我国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8-33页 |
| (一) 我国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法律规定评析 | 第28-31页 |
| 1. 我国成文法规及司法解释规定的现状 | 第28-29页 |
| 2. 对我国成文法规及司法解释规定评析 | 第29-31页 |
| (二) 我国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 1. 安全保障义务是否履行没有统一标准 | 第31-32页 |
| 2. 安全保障义务在实务中难以落实 | 第32页 |
| 3. 安全保障义务保护权益范围难界定 | 第32-33页 |
| 四、违反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认定 | 第33-43页 |
| (一) 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构成 | 第33-38页 |
| 1. 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 第34-35页 |
| 2. 管理者有未尽规定义务行为 | 第35-36页 |
| 3. 物业管理者与危险造成的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 | 第36-37页 |
| 4. 在物业管理中因过错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 | 第37-38页 |
| (二) 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抗辩事由 | 第38-40页 |
| 1. 正当理由 | 第38-39页 |
| 2. 不可抗力 | 第39-40页 |
| 3. 受害人过错 | 第40页 |
| (三) 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认定 | 第40-41页 |
| (四) 物业管理第三人侵权时的安保责任认定 | 第41-43页 |
| 1. 物业管理第三人侵权法律关系分析 | 第41-42页 |
| 2. 物业管理第三人侵权时的安全保障责任认定 | 第42-43页 |
| 五、完善我国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制度的建议 | 第43-49页 |
| (一) 明确规定确定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原则 | 第43-46页 |
| 1. 相当性原则 | 第44页 |
| 2. 期待可能性原则 | 第44-45页 |
| 3. 信赖原则 | 第45-46页 |
| (二) 明确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具体类型 | 第46-48页 |
| 1. 警告义务 | 第46页 |
| 2. 禁止义务 | 第46-47页 |
| 3. 指示义务 | 第47页 |
| 4. 危险控制义务 | 第47页 |
| 5. 选任和组织义务 | 第47-48页 |
| 6. 调查和告知义务 | 第48页 |
| 7. 看守和照料义务 | 第48页 |
| (三) 增加"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制度 | 第48-49页 |
| 结语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