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格刑的反思与重构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资格刑的一般理论 | 第11-20页 |
(一) 资格刑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资格刑的存废之争 | 第12-16页 |
1. 主存论 | 第13页 |
2. 主废论 | 第13-16页 |
(三) 资格刑的复权制度 | 第16-20页 |
1. 复权制度的含义 | 第16-18页 |
2. 复权制度的内容 | 第18-20页 |
二、中外资格刑之比较 | 第20-30页 |
(一) 资格刑地位之比较 | 第20-21页 |
1. 海外资格刑的地位 | 第20-21页 |
2. 我国资格刑的地位 | 第21页 |
(二) 资格刑种类之比较 | 第21-25页 |
1. 外国资格刑的种类 | 第21-25页 |
2. 我国资格刑的种类 | 第25页 |
(三) 资格刑适用之比较 | 第25-28页 |
1. 外国资格刑的适用 | 第25-27页 |
2. 我国资格刑的适用 | 第27-28页 |
(四) 中外资格刑之差异 | 第28-30页 |
三、对我国资格刑现状的分析和反思 | 第30-37页 |
(一) 我国资格刑的现状 | 第30-35页 |
1. 我国刑法对资格刑的规定 | 第30-33页 |
2. 刑法体系外的资格刑 | 第33-35页 |
(二) 我国资格刑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三) 对我国资格刑的反思 | 第37页 |
四、我国资格刑体系的重构 | 第37-54页 |
(一) 资格刑体系重构之必要 | 第37-40页 |
(二) 资格刑体系的合理化模式 | 第40-42页 |
(三) 我国资格刑体系的重构 | 第4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