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 第13-14页 |
二、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研究 | 第14-15页 |
三、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研究 | 第15-17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五节 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19页 |
二、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21-38页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21页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第21页 |
第三节 问卷设计 | 第21-23页 |
一、调查问卷的形成 | 第21-22页 |
二、调查问卷的维度划分、题目和答题形式 | 第22页 |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2页 |
四、技术路线 | 第22页 |
五、样本信息 | 第22-23页 |
第四节 关于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23-24页 |
第五节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水平的统计分析 | 第24页 |
第六节 不同特征的教师专业成长水平分析 | 第24-32页 |
第七节 高安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分析 | 第32-33页 |
第八节 高安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状况概述 | 第33-36页 |
第九节 高安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成长路径的总体特征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困境 | 第38-52页 |
第一节 网络学习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 第38-42页 |
一、任务式导向无法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 第38-39页 |
二、村级小学教师陷入边缘化处境 | 第39-41页 |
三、线上研修活动设计不合理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教师自主学习条件受多方制约 | 第42-44页 |
一、教师自主学习动力不足 | 第42-43页 |
二、教师自主学习时间欠缺 | 第43-44页 |
三、农村学校学习氛围不佳 | 第44页 |
第三节 校本研修难以常态化 | 第44-47页 |
一、课题研究流于形式 | 第45-46页 |
二、公开课研讨活动不深入 | 第46-47页 |
三、教师专业引领不足 | 第47页 |
第四节 外出培训无法满足教师成长需求 | 第47-49页 |
一、外出进修机会少、时间短 | 第48页 |
二、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 第48-49页 |
三、培训方式较为单一落后 | 第49页 |
第五节 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思考 | 第49-52页 |
一、教师所需与现实所供的矛盾 | 第49-50页 |
二、固守与创新的角逐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选择 | 第52-60页 |
第一节 惩前毖后,深化校本研修路径 | 第52-54页 |
一、重视小课题研究 | 第52-53页 |
二、优化公开课研讨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与时俱进,发展混合研修路径 | 第54-56页 |
一、合理设计网络研修活动 | 第54-55页 |
二、提升线下培训实效 | 第55-56页 |
第三节 砥砺奋进,坚持行动学习路径 | 第56-58页 |
一、深度践行教学反思 | 第57页 |
二、增强校本培训中的专业引领 | 第57-58页 |
第四节 求真务实,拓宽自主学习路径 | 第58-60页 |
一、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 | 第58-59页 |
二、营造校园读写文化 | 第59-60页 |
结语:坚定信心,砥砺前行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第67页 |
附录三:观察日志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