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维度教师课程领导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一、问题的缘由 | 第11-12页 |
(一)课程发展的趋势是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 | 第11页 |
(二)现有关于教师课程领导的研究匮乏 | 第11-12页 |
(三)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研究维度的现实处境 | 第12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三、关于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一)文献数据的统计 | 第13-14页 |
(二)国内关于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三)国外关于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四)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评析 | 第20页 |
(五)教师课程领导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四、研究内容与核心概念 | 第21-2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二)核心概念 | 第22-23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维度的确认 | 第26-31页 |
一、课程领导理论举要 | 第26-28页 |
(一)分享式课程领导理论 | 第26页 |
(二)创造性课程领导理论 | 第26-27页 |
(三)革新型课程领导理论 | 第27页 |
(四)五向度课程领导理论 | 第27-28页 |
二、课程领导理论中阐明的教师课程领导维度 | 第28-29页 |
三、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维度的确认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的现状调查及结果 | 第31-41页 |
一、调查的目的、内容编制与实施 | 第31-36页 |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 第31页 |
(二)问卷调查的对象 | 第31-35页 |
(三)问卷内容的设计与编制 | 第35页 |
(四)问卷的实施与回收 | 第35-36页 |
(五)小学教师访谈调查 | 第36页 |
二、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现状的调查结果 | 第36-41页 |
(一)课程工学领导维度的现状 | 第36-38页 |
(二)文化建设领导维度的现状 | 第38-39页 |
(三)人际环境领导维度的现状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归因分析 | 第41-50页 |
一、课程工学领导维度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一)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 第41页 |
(二)小学教师课程愿景构建能力不足 | 第41页 |
(三)小学教师缺乏生命化的课程理解 | 第41-42页 |
(四)小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缺乏教育机智 | 第42页 |
(五)小学教师课程权力不足 | 第42-43页 |
(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动力不足 | 第43页 |
二、文化建设领导维度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一)小学教师个体孤立文化色彩浓厚 | 第43页 |
(二)师生之间师道尊严文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43-44页 |
(三)教师之间相互防范的竞争文化较为强烈 | 第44页 |
三、人际环境领导维度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一)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共同体建设滞后 | 第44页 |
(二)小学教师与课程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调能力不足 | 第44-45页 |
四、小学教师课程领导问题归因分析 | 第45-50页 |
(一)教师课程领导理论研究欠缺 | 第45-46页 |
(二)培训机会少且内容缺乏针对性 | 第46页 |
(三)教师职业倦怠造成教师动力不足 | 第46-47页 |
(四)教师课程领导机制不健全 | 第47-48页 |
(五)学校文化环境封闭保守 | 第48页 |
(六)传统课程管理体制影响深远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的实施策略 | 第50-60页 |
一、建构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的三维度体系 | 第50-51页 |
二、小学教师课程领导三维度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51-52页 |
(一)分布式领导理论 | 第51-52页 |
(二)创造性课程领导理论 | 第52页 |
三、实施小学三维度教师课程领导的策略 | 第52-60页 |
(一)基于课程工学领导维度的策略 | 第52-54页 |
(二)基于文化建设领导维度的策略 | 第54-56页 |
(三)基于人际环境领导维度的策略 | 第56-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附录1 | 第66-69页 |
附录2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