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一)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 | 第11页 |
| 三 新河概况及历史沿革 | 第11-12页 |
| (一) 新河概况 | 第11-12页 |
| (二) 历史沿革 | 第12页 |
| 四 新河方言音系及方言特点 | 第12-15页 |
| (一) 新河方言语音系统 | 第12-14页 |
| (二) 新河方言的一些特点 | 第14-15页 |
| 五 调查合作人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 | 第16-103页 |
| 第一节 学界对四字格固定语的界定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集释 | 第17-103页 |
| 第二章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语音分析 | 第103-108页 |
| 第一节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的音节搭配组合类型 | 第103-104页 |
| 一、ABCD型 | 第103页 |
| 二、ABAC型 | 第103页 |
| 三、AABB型 | 第103页 |
| 四、ABCC型 | 第103-104页 |
| 五、ABCB型 | 第104页 |
| 六、AABC型 | 第104页 |
| 第二节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的韵律特征 | 第104-108页 |
| 一、韵律上的叠韵和谐 | 第104-107页 |
| 二、韵律上的抑扬顿挫 | 第107-108页 |
| 第三章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语法分析 | 第108-124页 |
| 第一节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的结构类型 | 第108-118页 |
| 一、复合式四字格固定语 | 第108-113页 |
| 二、重叠式四字格固定语 | 第113-116页 |
| 三、附加式四字格固定语 | 第116-118页 |
| 第二节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的构造特点 | 第118-119页 |
| 一、结构的复杂性 | 第118页 |
| 二、典型语法构式 | 第118-119页 |
| 三、数字参与构词 | 第119页 |
| 第三节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的词性分析 | 第119-120页 |
| 一、名词性四字格固定语 | 第119-120页 |
| 二、动词性四字格固定语 | 第120页 |
| 三、形容词性四字格固定语 | 第120页 |
| 第四节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的句法功能及语法特点 | 第120-124页 |
| 一、句法功能 | 第120-122页 |
| 二、语法特点 | 第122-124页 |
| 第四章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语义分析 | 第124-132页 |
| 第一节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语义结构类型 | 第124-125页 |
| 一、单层语义结构类型 | 第124页 |
| 二、多层语义结构类型 | 第124-125页 |
| 第二节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语义构成方式 | 第125-128页 |
| 一、比喻 | 第125-126页 |
| 二、描摹 | 第126页 |
| 三、夸张 | 第126-127页 |
| 四、转折 | 第127页 |
| 五、借代 | 第127-128页 |
| 第三节 新河方言四字格固定语语义特点 | 第128-132页 |
| 一、形象性 | 第128-129页 |
| 二、贬义性 | 第129页 |
| 三、对称性 | 第129-132页 |
| 结论 | 第132-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35页 |
| 后记 | 第135-136页 |
| 攻读学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