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水浒传》东传日本 | 第20-38页 |
第一节 《水浒传》的传入 | 第21-26页 |
一、传入时间 | 第21-23页 |
二、传入途径 | 第23-26页 |
第二节 江户时期的“水浒热” | 第26-38页 |
一、和刻本、初译本、注解书的出现 | 第27-31页 |
二、《水浒传》与江户文学 | 第31-38页 |
第二章 《水浒传》的日译本研究 | 第38-59页 |
第一节 精训细译的平冈训译本 | 第38-46页 |
一、《标注训译水浒传》 | 第39-40页 |
二、平冈龙城的精训细译 | 第40-46页 |
第二节 雅俗折衷的露伴训译本 | 第46-54页 |
一、《国译忠义水浒传全书》 | 第47-51页 |
二、幸田露伴的雅俗折衷 | 第51-54页 |
第三节 走向现代的日译本 | 第54-59页 |
一、通俗易懂的吉川日译本 | 第54-56页 |
二、正统准确的驹田日译本 | 第56-59页 |
第三章 《水浒传》在日本的再创作 | 第59-100页 |
第一节 《水浒传》影响下的日本文学作品群 | 第59-72页 |
一、翻案作品 | 第59-64页 |
二、翻改作品 | 第64-69页 |
三、同名异实型作品 | 第69-72页 |
第二节 曲亭马琴与《南总里见八犬传》 | 第72-79页 |
一、曲亭马琴与《水浒传》 | 第72-75页 |
二、《南总里见八犬传》与《水浒传》 | 第75-79页 |
第三节 吉川英治与《新·水浒传》 | 第79-89页 |
一、吉川英治及其《新·水浒传》创作 | 第79-81页 |
二、《新·水浒传》与《水浒传》 | 第81-89页 |
第四节 北方谦三与《水浒传》 | 第89-100页 |
一、北方谦三及其《水浒传》的创作 | 第89-92页 |
二、北方版《水浒传》与《水浒传》 | 第92-96页 |
三、褒贬不一的北方版《水浒传》 | 第96-100页 |
第四章 日本的《水浒传》研究 | 第100-124页 |
第一节 《水浒传》的版本研究 | 第100-106页 |
一、对刘兴我刊本和藜光堂刊本的研究 | 第100-101页 |
二、对《英雄谱》的研究 | 第101-102页 |
三、对《文杏堂批评水浒传》的研究 | 第102-103页 |
四、对《钟伯敬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的研究 | 第103页 |
五、对容与堂本的研究 | 第103-104页 |
六、对李玄伯藏本的研究 | 第104-105页 |
七、幸田露伴的《水浒传》版本研究 | 第105-106页 |
第二节 《水浒传》的文本研究 | 第106-113页 |
一、对《水浒传》主题的研究 | 第106-108页 |
二、对《水浒传》人物形象的研究 | 第108-113页 |
第三节 对《水浒传》成书及作者的考证 | 第113-117页 |
一、关于《水浒传》成书的研究 | 第113-116页 |
二、《水浒传》作者的研究 | 第116-117页 |
第四节 对《水浒传》语言的研究 | 第117-124页 |
一、对《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的研究 | 第118页 |
二、对《水浒传》的语言学研究 | 第118-124页 |
第五章 《水浒传》在日本的多元化传播 | 第124-154页 |
第一节 绘本 | 第124-135页 |
一、19 世纪日本水浒绘本的流行 | 第125-131页 |
二、20 世纪日本水浒绘本的再创作 | 第131-135页 |
第二节 戏剧与影视剧 | 第135-141页 |
一、戏剧(歌舞伎) | 第135-138页 |
二、影视剧 | 第138-141页 |
第三节 动漫游戏中的《水浒传》 | 第141-148页 |
一、横山光辉版《水浒传》 | 第141-144页 |
二、对梁小龙版《漫画水浒传》的接受 | 第144-146页 |
三、《水浒传》动漫游戏与青少年亚文化 | 第146-148页 |
第四节《水浒传》在日本的其他传播样式 | 第148-154页 |
一、睡魔祭传播中的《水浒传》 | 第148-150页 |
二、刺青文化传播中的《水浒传》 | 第150-154页 |
结语 | 第154-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3页 |
附录一 日本与《水浒传》相关的研究论文目录(1951-2017) | 第163-179页 |
附录二 《水浒传》日译本一览表 | 第179-182页 |
附录三 日本所藏《水浒传》一览表 | 第182-196页 |
后记 | 第196-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