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绩效管理理论及国内外考核现状综述 | 第12-20页 |
2.1 绩效管理相关理论 | 第12-13页 |
2.1.1 绩效和绩效考核 | 第12页 |
2.1.2 绩效管理 | 第12-13页 |
2.2 公务员绩效考核 | 第13-14页 |
2.2.1 公务员及其绩效考核概念 | 第13页 |
2.2.2 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特点 | 第13-14页 |
2.3 绩效管理工具 | 第14-16页 |
2.3.1 平衡记分卡(BSC) | 第14页 |
2.3.2 强制比例法 | 第14-15页 |
2.3.3 360度考核法 | 第15页 |
2.3.4 目标管理法 | 第15-16页 |
2.3.5 关键绩效指标(KPI) | 第16页 |
2.4 国内外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第3章 T市H区发改委绩效考核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0-34页 |
3.1 H区绩效考核现状 | 第20-22页 |
3.2 T市H区发改委概况 | 第22-24页 |
3.2.1 主要职责 | 第22页 |
3.2.2 公务员队伍情况 | 第22-24页 |
3.3 T市H区发改委绩效考核现状 | 第24-28页 |
3.3.1 绩效考核范围 | 第25页 |
3.3.2 科室考核程序 | 第25-26页 |
3.3.3 个人考核程序 | 第26-28页 |
3.4 T市H区发改委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4.1 T市H区发改委公务员考核问卷调查结果 | 第28-29页 |
3.4.2 H区发改委绩效考核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3.5 T市H区发改委绩效考核问题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第4章 T市H区发改委绩效考评体系设计 | 第34-50页 |
4.1 H区发改绩效考评体系完善引入平衡记分卡的原因 | 第34-35页 |
4.2 T市H区发改委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 | 第35-44页 |
4.2.1 绩效目标体系的完善思路 | 第35-36页 |
4.2.2 H区发改委绩效体系的设计 | 第36-40页 |
4.2.3 H区发改委的绩效指标 | 第40-41页 |
4.2.4 H区发改委科室绩效指标系统设计 | 第41-43页 |
4.2.5 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43-44页 |
4.3 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 第44-50页 |
4.3.1 对指标进行分类 | 第44页 |
4.3.2 绩效指标确定权重的过程 | 第44-50页 |
第5章 H区发改委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建议 | 第50-58页 |
5.1 完善绩效制度基础 | 第50-51页 |
5.1.1 建立H区发改委工作职责动态更新的机制 | 第50页 |
5.1.2 建立H区发改委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 | 第50-51页 |
5.1.3 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体制 | 第51页 |
5.1.4 建立绩效考核结果相适应的培训及晋升制度 | 第51页 |
5.2 选择多元化考核方法 | 第51-53页 |
5.2.1 坚持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 第51-52页 |
5.2.2 拓展评估主体范围 | 第52页 |
5.2.3 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信息系统作用 | 第52-53页 |
5.3 完善公务员考核的全过程 | 第53-58页 |
5.3.1 明确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 第53-54页 |
5.3.2 制定绩效计划 | 第54-55页 |
5.3.3 做好平时考核的督查工作 | 第55页 |
5.3.4 做好年终考核前的准备工作 | 第55-56页 |
5.3.5 做好年终考核过程的监控工作 | 第56页 |
5.3.6 做好年终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 | 第56页 |
5.3.7 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工作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A | 第64-66页 |
附录B | 第66-68页 |
附录C | 第68-70页 |
附录D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