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信访与信访积案的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信访的内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 | 第15-18页 |
2.1.1 信访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信访的类型 | 第15-17页 |
2.1.3 信访工作的发展过程 | 第17-18页 |
2.2 信访积案的内涵与特征 | 第18-19页 |
2.2.1 信访积案的内涵 | 第18页 |
2.2.2 信访积案的特征 | 第18-19页 |
2.3 信访部门和信访属事单位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4 信访积案预防化解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4.1 博弈论 | 第19-20页 |
2.4.2 目标设定理论 | 第20页 |
2.4.3 前景理论 | 第20页 |
2.4.4 媒介丰富性理论 | 第20-23页 |
第3章 天津信访积案现状与产生原因 | 第23-45页 |
3.1 天津信访部门管理有待完善 | 第23-25页 |
3.1.1 天津信访部门职权不匹配 | 第23-24页 |
3.1.2 天津信访部门案件交转时间有待缩减 | 第24-25页 |
3.2 天津信访属事单位管理有待加强 | 第25-30页 |
3.2.1 天津信访属事单位解决信访案件时效性有待提高 | 第25-26页 |
3.2.2 天津信访属事单位与积案信访人关系有待改善 | 第26-30页 |
3.3 天津积案信访人观念行为偏差 | 第30-35页 |
3.3.1 天津积案信访人观念偏差 | 第30页 |
3.3.2 天津积案信访人行为偏差 | 第30-35页 |
3.4 发展不平衡催生信访积案 | 第35-45页 |
3.4.1 改革攻坚期触动部分人员利益 | 第35-37页 |
3.4.2 新业态衍生信访新问题 | 第37-40页 |
3.4.3 司法体系有待完备 | 第40-41页 |
3.4.4 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 第41-45页 |
第4章 天津信访积案预防和化解建议 | 第45-55页 |
4.1 天津信访部门建设 | 第45-48页 |
4.1.1 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 | 第45页 |
4.1.2 充分利用《信访条例》所赋予的督查督办权利 | 第45页 |
4.1.3 从“单一化解”向“多元调处”转变 | 第45-46页 |
4.1.4 规范应急劝返机制 | 第46-47页 |
4.1.5 完善互联网+信访 | 第47-48页 |
4.2 天津信访属事单位建设 | 第48-50页 |
4.2.1 注重源头预防 | 第48-49页 |
4.2.2 初信初访办理要及时 | 第49页 |
4.2.3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 第49-50页 |
4.2.4 严格信访工作责任落实 | 第50页 |
4.3 天津信访生态建设 | 第50-55页 |
4.3.1 完善社会参与信访制度 | 第50-53页 |
4.3.2 规范天津信访秩序 | 第53页 |
4.3.3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正确信访观 | 第53-55页 |
结论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