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文字信息处理论文

面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文分词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6页
    1.1 课题提出第14-16页
        1.1.1 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不对称第14-15页
        1.1.2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数据库第15-16页
    1.2 中文分词及其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研究意义第18-22页
        1.4.1 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数据库构建的意义第18-19页
        1.4.2 对食品安全领域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意义第19-22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3页
        1.5.1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5.2 研究技术路线第23页
    1.6 本文组织结构第23-26页
第2章 中文分词的主要方法第26-48页
    2.1 中文分词的技术难点第26-27页
    2.2 中文分词中准确率和召回率介绍第27页
    2.3 中文分词主要方法第27-31页
    2.4 隐马尔可夫模型第31-34页
        2.4.1 隐马尔可夫模型介绍第31-32页
        2.4.2 隐马尔可夫模型在序列标注中的应用第32-34页
    2.5 最大熵马尔可夫模型第34-37页
        2.5.1 最大熵马尔可夫模型介绍第34-35页
        2.5.2 最大熵马尔可夫模型在序列标注中的应用第35-36页
        2.5.3 标注偏置问题第36-37页
    2.6 条件随机场模型第37-40页
        2.6.1 条件随机场模型介绍第37-39页
        2.6.2 条件随机场模型在序列标注中的应用第39-40页
    2.7 深度学习介绍第40-48页
        2.7.1 人工神经网络第40-41页
        2.7.2 深度学习的发展第41-43页
        2.7.3 深层神经网络的模型结构第43-45页
        2.7.4 深度学习的在序列标注上的应用第45-48页
第3章 面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文分词的特征选择及模型优化研究第48-66页
    3.1 食品安全语料库说明第48-49页
    3.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3.3 实验过程可视化第51-55页
    3.4 特征和特征标记的选择第55-60页
        3.4.1 特征选择的介绍第55-56页
        3.4.2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语料特点第56-58页
        3.4.3 面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文分词的特征选择第58-60页
    3.5 特征模版的构建和优化第60-61页
    3.6 实验结果分析第61-64页
    3.7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文分词第66-88页
    4.1 双向LSTM模型介绍第66-71页
        4.1.1 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介绍第66-68页
        4.1.2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介绍第68-69页
        4.1.3 双向LSTM介绍第69-71页
    4.2 词向量介绍第71-72页
    4.3 过拟合和欠拟合第72-74页
        4.3.1 过拟合和欠拟合介绍第72页
        4.3.2 Dropout方法第72-74页
    4.4 基于双向LSTM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语料分词第74-80页
        4.4.1 实验数据介绍第74-75页
        4.4.2 实验数据处理第75-77页
        4.4.3 实验方法第77-79页
        4.4.4 实验结果分析第79-80页
    4.5 CRF模型与BLSTM模型在中文分词实验中的比较第80-86页
        4.5.1 训练数据第81-82页
        4.5.2 模型构建工具第82-84页
        4.5.3 在计算资源与训练时长第84页
        4.5.4 分词结果第84-86页
    4.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2页
    5.1 总结第88-89页
    5.2 展望第89-92页
参考文献第92-99页
致谢第99-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市土地违法行为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下一篇:消费者的猪肉食品安全信心研究--以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