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极确认之诉的证明责任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消极确认之诉的基础理论阐述 | 第15-27页 |
一、概念 | 第15-16页 |
二、消极确认之诉的制度价值 | 第16-17页 |
(一)预防纠纷 | 第16页 |
(二)明确权利 | 第16页 |
(三)实现诉权平衡 | 第16-17页 |
三、消极确认之诉的历史形成及发展现状 | 第17-25页 |
(一)历史形成 | 第17-18页 |
(二)消极确认之诉的理论发展现状 | 第18-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消极确认之诉的特殊性 | 第27-33页 |
一、诉讼标的特殊 | 第27-28页 |
二、诉之利益特殊 | 第28-29页 |
三、当事人特殊 | 第29页 |
四、判决内容特殊 | 第29-30页 |
五、判决不具执行力 | 第30页 |
六、“先发制人”的攻击性 | 第30-31页 |
七、举证责任特殊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消极确认之诉证明责任的前置性问题分析 | 第33-40页 |
一、关于证明责任的几个重要问题说明 | 第33-36页 |
(一)证明责任的含义 | 第33-34页 |
(二)证明责任适用的前提 | 第34-35页 |
(三)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 | 第35-36页 |
二、我国消极确认之诉证明责任面临的困境 | 第36-38页 |
三、消极确认之诉证明责任分配的域外考察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我国消极确认之诉证明责任体系的构建 | 第40-50页 |
一、消极确认之诉证明责任分配的法理依据 | 第40-42页 |
(一)公平正义原则 | 第40页 |
(二)诚实信用原则 | 第40-41页 |
(三)当事人武器平等原则 | 第41页 |
(四)诉讼效益原则 | 第41-42页 |
二、消极确认之诉证明责任的具体分配 | 第42-48页 |
(一)诉的利益——恒由原告证明 | 第43-44页 |
(二)原告承担证明责任的情形 | 第44页 |
(三)被告承担证明责任的情形 | 第44-46页 |
(四)事实真伪不明时的判决 | 第46-48页 |
三、消极确认之诉证明责任的调整原则——显失公平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消极确认之诉证明责任的减轻 | 第50-57页 |
一、减轻本证方主观证明责任的方法 | 第51-53页 |
(一)推定 | 第51页 |
(二)表见证明 | 第51-52页 |
(三)证明度降低 | 第52-53页 |
二、加重反证方证明负担的方法 | 第53-56页 |
(一)反证提出责任 | 第53-54页 |
(二)证明妨碍 | 第54-55页 |
(三)不负证明责任当事人的事案解明义务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