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航次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费效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7-20页 |
1.4.1 论文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2 论文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航次运输要素及分析 | 第20-31页 |
2.1 船舶航次运输系统 | 第20-25页 |
2.1.1 航运企业 | 第21-22页 |
2.1.2 运输船舶 | 第22-24页 |
2.1.3 港口与航道 | 第24页 |
2.1.4 船员 | 第24-25页 |
2.2 航次作业流程及时长划分 | 第25-27页 |
2.2.1 航次作业过程 | 第25-26页 |
2.2.2 航次时长划分 | 第26-27页 |
2.3 船舶运输费用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船舶航次费用计算与分摊方法建模 | 第31-39页 |
3.1 作业成本法 | 第31-32页 |
3.1.1 作业成本法要素 | 第31-32页 |
3.1.2 基本原理与流程 | 第32页 |
3.2 航次运输费用核算方法建模 | 第32-34页 |
3.2.1 确定作业中心与动因选择 | 第33页 |
3.2.2 计算模型设计 | 第33-34页 |
3.3 航次运输费用实船算例 | 第34-38页 |
3.3.1 船舶航次基本数据 | 第34-35页 |
3.3.2 作业中心费用归集 | 第35-36页 |
3.3.3 作业动因确认 | 第36-37页 |
3.3.4 航次费用归集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AHP的航次效能评估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建模 | 第39-65页 |
4.1 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模型 | 第39-42页 |
4.2 航次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42-52页 |
4.2.1 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与原则 | 第42-43页 |
4.2.2 营运工作指标 | 第43-46页 |
4.2.3 可靠性指标 | 第46-48页 |
4.2.4 节能减排指标 | 第48-51页 |
4.2.5 总指标体系 | 第51-52页 |
4.3 航次效能评估方法建模 | 第52-58页 |
4.3.1 建立判断矩阵 | 第52-53页 |
4.3.2 层次单排序 | 第53-55页 |
4.3.3 层次总排序 | 第55-56页 |
4.3.4 指标值量化与计算方法 | 第56-58页 |
4.4 实船评估算例 | 第58-64页 |
4.4.1 目标选取与数据计算 | 第58-61页 |
4.4.2 无量纲化处理 | 第61-63页 |
4.4.3 效能值的计算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航次费效分析方法及优化实例 | 第65-76页 |
5.1 航次费效分析的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65-67页 |
5.2 基于航次实例的费效分析方法 | 第67-68页 |
5.3 航次费效对比分析 | 第68-75页 |
5.3.1 相同任务模式下新旧船舶费效对比 | 第68-71页 |
5.3.2 相同船舶不同时段费效对比 | 第71-72页 |
5.3.3 相同船舶不同航速费效对比 | 第72-74页 |
5.3.4 基于多航次对比的优化建议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总结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3-84页 |
附表A 3号船主要设备表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