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企业破产风险识别及其影响效应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页
    1.2 研究目标与方法第12-14页
        1.2.1 研究目标第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研究难点与不足第15-16页
    1.5 可能的创新点第16-17页
2 文献综述第17-39页
    2.1 企业破产风险界定第17-18页
        2.1.1 从结果角度对企业破产风险定义第17页
        2.1.2 从过程角度对企业破产风险定义第17-18页
        2.1.3 从风险来源角度对企业破产风险定义第18页
    2.2 企业破产理论第18-20页
        2.2.1 经典破产理论第18-19页
        2.2.2 企业生存因素理论第19页
        2.2.3 现金流量理论第19-20页
    2.3 企业破产风险形成影响因素文献综述第20-25页
        2.3.1 宏观经济风险第20-21页
        2.3.2 行业环境风险第21页
        2.3.3 财务风险第21-23页
        2.3.4 公司治理风险第23-24页
        2.3.5 小结第24-25页
    2.4 破产风险传染路径第25-26页
        2.4.1 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第25-26页
        2.4.2 债务融资第26页
        2.4.3 模仿学习和集中管控第26页
    2.5 企业破产风险识别模型综述第26-32页
        2.5.1 传统统计类风险识别模型第27-29页
        2.5.2 人工智能类风险识别模型第29-30页
        2.5.3 国内实证文献第30-31页
        2.5.4 小结第31-32页
    2.6 企业风险管理第32-36页
        2.6.1 风险管理演进第32-34页
        2.6.2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综述第34-36页
    2.7 企业破产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第36-38页
        2.7.1 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第36-37页
        2.7.2 传导路径第37-38页
    2.8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企业破产风险动态识别指标体系第39-49页
    3.1 企业破产风险识别指标理论构建第39-42页
    3.2 企业破产风险识别指标实证筛选第42-48页
        3.2.1 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3.2.2 因子分析第43-47页
        3.2.3 破产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信度检验第47-48页
    3.3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企业破产风险识别实证研究及分行业比较分析第49-63页
    4.1 行业分类及样本选择第49-50页
        4.1.1 行业分类依据第49页
        4.1.2 样本选择第49-50页
    4.2 变量选择第50-51页
        4.2.1 自变量选择第50-51页
        4.2.2 因变量选择第51页
    4.3 多元排序LOGIT回归模型第51-52页
    4.4 模型估计结果第52-61页
        4.4.1 不分行业全样本回归第52-55页
        4.4.2 分行业比较分析第55-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5 破产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第63-72页
    5.1 研究设计第63-66页
        5.1.1 模型设定第63页
        5.1.2 变量说明第63-66页
        5.1.3 样本选择及数据说明第66页
    5.2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66-69页
        5.2.1 相关性检验第66-67页
        5.2.2 全样本回归结果第67-68页
        5.2.3 分行业回归结果第68-69页
    5.3 稳健性检验第69-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6 结论与建议第72-75页
    6.1 主要结论第72-73页
    6.2 建议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附录第83-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下一篇:智能制造背景下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C公司质量管理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