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甘薯块根发芽的生理机制 | 第10-11页 |
1.1.1 甘薯块根中淀粉酶与萌芽性的关系 | 第10页 |
1.1.2 甘薯块根中主要营养物质与萌芽性的关系 | 第10-11页 |
1.1.3 甘薯块根中内源激素与萌芽性的关系 | 第11页 |
1.2 甘薯块根萌芽性的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1.2.1 品种特性 | 第11-12页 |
1.2.2 种薯成熟度 | 第12页 |
1.2.3 温度 | 第12页 |
1.2.4 水分 | 第12页 |
1.2.5 空气 | 第12-13页 |
1.2.6 光照 | 第13页 |
1.2.7 养分 | 第13页 |
1.2.8 栽培措施 | 第13页 |
1.3 甘薯贮藏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 第13-14页 |
1.4 其他作物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 第14-15页 |
1.5 甘薯的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1.5.1 高淀粉型甘薯品种 | 第15页 |
1.5.2 高花青素型甘薯品种 | 第15-16页 |
1.5.3 高胡萝卜素型甘薯品种 | 第16页 |
1.5.4 高蛋白型甘薯品种 | 第16页 |
1.5.5 水果型甘薯品种 | 第16页 |
1.5.6 菜用甘薯品种 | 第16页 |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6-18页 |
1.6.1 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甘薯块根萌芽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8-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19-26页 |
2.2.1 参试品种的筛选 | 第19-22页 |
2.2.2 萌芽性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22-24页 |
2.2.3 萌芽性各指标与萌芽性相关性分析 | 第24-26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26-28页 |
3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及淀粉酶活的变化及其与萌芽性的关系 | 第28-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28-29页 |
3.1.3 样品制备 | 第29页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3.1.5 样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9-32页 |
3.1.5.1 干率测定 | 第29-30页 |
3.1.5.2 淀粉含量测定 | 第30页 |
3.1.5.3 还原糖含量测定 | 第30页 |
3.1.5.4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3.1.5.5 粗纤维含量测定 | 第31页 |
3.1.5.6 淀粉酶活测定 | 第31-32页 |
3.1.6 淀粉粒电镜照片拍摄 | 第32页 |
3.1.7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3.2.1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干率变化 | 第32-33页 |
3.2.2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淀粉率变化 | 第33页 |
3.2.3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变化 | 第33-34页 |
3.2.4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34-35页 |
3.2.5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粗纤维含量变化 | 第35页 |
3.2.6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淀粉粒形态变化 | 第35-36页 |
3.2.7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36-37页 |
3.2.8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β-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37页 |
3.2.9 甘薯块根萌芽性与各营养成分及淀粉酶活的关系 | 第37-39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39-41页 |
4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物理特性的变化及其与萌芽性的关系 | 第41-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41页 |
4.1.3 物理特性测定 | 第41-42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4.2.1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硬度变化 | 第42-43页 |
4.2.2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粘附性变化 | 第43-44页 |
4.2.3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弹性变化 | 第44页 |
4.2.4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聚性变化 | 第44-45页 |
4.2.5 甘薯块根物理特性与萌芽性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5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其与萌芽性的关系 | 第48-56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5.1.2 试验设计 | 第48页 |
5.1.3 样品制备 | 第48页 |
5.1.4 内源激素测定 | 第48-49页 |
5.1.4.1 激素提取 | 第48页 |
5.1.4.2 液质检测 | 第48-49页 |
5.1.5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5.2.1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IAA变化 | 第49-50页 |
5.2.2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ABA变化 | 第50-51页 |
5.2.3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GA_3变化 | 第51页 |
5.2.4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激素比值变化 | 第51-53页 |
5.2.5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激素与萌芽性的相关分析 | 第53-54页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54-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