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植物营养、代谢与呼吸论文--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论文

台湾海峡分粒级浮游植物光合参数的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1.1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第13-14页
    1.2 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第14-16页
    1.3 浮游植物光合参数的研究意义第16-19页
    1.4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光合参数第19-20页
    1.5 中国海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1.6 本论文研究的科学问题与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研究海区概况、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4-34页
    2.1 研究海区概况第24-28页
        2.1.1 海底地形第24-25页
        2.1.2 风场特性第25页
        2.1.3 海流系统第25-27页
        2.1.4 浮游植物生物量第27-28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8-34页
        2.2.1 调查站位第28-29页
        2.2.2 实验方法第29-34页
第3章 台湾海峡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第34-50页
    3.1 研究海区的环境与生态参数第34-38页
        3.1.1 非生物因子第34-36页
        3.1.2 生物因子第36-38页
    3.2 台湾海峡分粒级积分叶绿素A的季节变化第38-40页
    3.3 台湾海峡分粒级积分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第40-42页
    3.4 台湾海峡分粒级同化系数的季节变化第42-46页
    3.5 讨论第46-49页
        3.5.1 台湾海峡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规律第46-47页
        3.5.2 台湾海峡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第47-49页
    3.6 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台湾海峡分粒级光合参数的季节变化第50-66页
    4.1 台湾海峡分粒级浮游植物光合参数的季节变化第51-56页
        4.1.1 光合参数P_m~B的变化特征第51-52页
        4.1.2 光合参数α的变化特征第52-53页
        4.1.3 光合参数E_k的变化特征第53-55页
        4.1.4 光合参数的垂直变化特征第55-56页
    4.2 讨论第56-64页
        4.2.1 台湾海峡浮游植物光合参数的季节变化规律第56-58页
        4.2.2 台湾海峡浮游植物光合参数的限制因子第58-64页
    4.3 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9页
    5.1 主要结论第66-67页
    5.2 创新点第67-68页
    5.3 不足之处第68页
    5.4 未来研究的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锁莓(蔷薇科)的分类修订及谱系地理学研究
下一篇:在坏死中MLKL复合体组装和执行功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