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用DH系群体定位水稻耐盐碱QTL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前言第7-17页
    1.1 盐碱胁迫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第7-9页
        1.1.1 种子的发芽与出苗第7-8页
        1.1.2 水稻苗期生长第8页
        1.1.3 水稻的生长与成熟第8-9页
    1.2 水稻的耐盐碱机理第9-11页
        1.2.1 水稻耐盐碱生理机制第9-10页
        1.2.2 耐盐碱基因克隆及转化第10-11页
    1.3 水稻耐盐/碱性鉴定方法第11-13页
        1.3.1 形态伤害评价法第11-12页
        1.3.2 出芽指标法第12-13页
    1.4 QTL定位的原理及方法第13-15页
        1.4.1 QTL定位原理第13页
        1.4.2 QTL定位方法第13-14页
        1.4.3 水稻耐盐QTL定位研究进展第14-15页
    1.5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6 本试验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7-24页
    2.1 试验材料第17-18页
        2.1.1 植物材料第17页
        2.1.2 试验所需的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第17-18页
    2.2 试验方法第18-24页
        2.2.1 DH群体的构建第18页
        2.2.2 SSR标记分析第18-21页
        2.2.3 水稻耐盐碱性鉴定第21-23页
        2.2.4 QTL分析第23-24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24-42页
    3.1 基因型分析第24页
    3.2 育种发苗第24页
    3.3 水稻耐盐碱性状的表型分析及QTL检测第24-42页
        3.3.1 水稻发芽期耐盐性分析第25-29页
        3.3.2 苗期水稻叶片耐盐碱持绿性分析第29-32页
        3.3.3 培养基种植水稻苗期耐盐碱性分析第32-37页
        3.3.4 盐碱地种植水稻耐盐碱性分析第37-42页
第4章 讨论第42-45页
    4.1 耐盐碱性遗传表型变化第42页
    4.2 QTL相关分析第42-43页
    4.3 下一步试验思路第43-45页
        4.3.1 不同时期QTL定位研究第43页
        4.3.2 精细定位耐盐碱QTL第43页
        4.3.3 开展其他性状研究第43-45页
第五章 结论第45-46页
    5.1 耐盐碱性遗传表型变化第45页
    5.2 耐盐碱性QTL分析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4页
附录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空育131香味品质及PgRab7转基因水稻耐盐碱功能验证
下一篇: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系的分子细胞学研究